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2025年4月27日,就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课题最新成果,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牵头举办的″麦田恶性杂草爆发成灾机制及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讨会″(下称″研讨会″)在河南驻马店顺利召开。来自中国工程院、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植保所、河南省植保站的专家深入试验田,探讨麦田恶性杂草有力防控方案。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农田杂草监测与防控科技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李香菊主持会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恶性杂草灾变机制与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田间试验观摩合影
减缓抗药性产生,成为麦田杂草管理关键
当前,我国小麦田恶性杂草抗药性持续升级、种群结构日趋复杂,防控形势逐年严峻,″难点很难″、″痛点很痛″已成为许多种植者的共同心声,行业对创新解决方案的期待与日俱增。
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副处长张帅以″我国麦田杂草发生现状与防控对策″为题,率先对课题研究背景进行综合介绍。他表示,受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的变化、频繁调种、机械跨区作业、除草剂长期单一使用等影响,我国麦田杂草呈现种群演替加快、草相复杂的特点。杂草虽小,但地位重大,对粮食增产、农药减量、农民省工均具有重要影响。2025年2月,农业农村部将″加强多花黑麦草等恶行杂草综合防控″直接写入″农业农村部实施奋战120抓春管提单产夺夏收粮油丰收行动″中。
张帅表示,面对麦田杂草防除新的挑战和问题,需要产、学、研、推各方共同努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思路、新举措,提升麦田杂草科学防除技术水平。他特别提到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经过多年试验探索,构建的麦田杂草″两监测三精准″综合防控技术,即做好杂草群落和抗药性监测,把握精准施药条件、筛选精准药剂组合、组装精准化除策略,结合深翻控草、秸秆覆盖、诱萌控草和合理轮作等措施综合防控麦田恶性杂草。
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副处长张帅
鉴于杂草对现有除草剂的抗性不断增强,延缓抗性发展、寻找新作用机理成为科研者的一项重要使命。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董立尧围绕″小麦田杂草抗药性及其治理″进行解读。他谈到,按抗性杂草的严格定义和不完全统计,我国至少已经有38种抗药性杂草。其中,小麦田有15种杂草,是面临杂草挑战最大的作物。他详解了各大抗性杂草目前的抗性情况和杂草抗性机理。杂草抗性机理包括靶标与非靶标抗性机理,其中大部分是靶标基因突变,导致敏感性降低。就抗性杂草治理,董教授建议,首先加强抗性监测,尽早明确除草剂抗性情况;在此基础上避开交互抗性、多抗性,正确轮用、混用除草剂,尤其注意混用除草剂不能减量使用;进行土壤封闭控草或早期封杀控草,例如″一封一杀″,″一封一补″的方式。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董立尧
河南粮仓多花黑麦草难防,创新方案刻不容缓
多花黑麦草作为小麦田恶性禾本科杂草,多发于旱旱轮作区域,是农户麦田杂草防治的一大痛点,也是本次活动举办地河南省危害最严重的抗药性杂草之一。然而,针对多花黑麦草的抗药性治理方法却相对匮乏。
对于多花黑麦草的成灾原因及可持续防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吴仁海介绍到,较常见杂草,多花黑麦草具有更强的危害性,繁殖能力、危害性、传播能力、抗药性均十分显著,致使其在我国农业种植中出现″成灾″趋势。该杂草密度高、植株高大、成熟期稍晚于小麦,对小麦全生育期均会构成严重影响,通常可造成小麦减产30%-40%,严重地块小麦减产达70%-90%。目前,在13个国家已经发现了一共68种多花黑麦草抗性,大多除草剂使用5-10年便产生严重抗药性,使其成为全球抗药性最为严重的杂草之一。在我国,2008-2022年15年间,多花黑麦草危害面积扩大数千倍,预计2030前后,全国麦田多花黑麦草发生面积将超过5000万亩,是非常值得警惕的一类杂草。吴仁海表示,当前研究通过″旋耕诱发、适期晚播、一封一补″进行防治,在小麦播后苗前,喷施砜吡草唑和吡氟酰草胺进行封闭除草,可显著提升防效、节省用药,从而实现多花黑麦草的可持续防控。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吴仁海
河南省植物保护检疫站正高级农艺师闵红也对河南省近几年麦田多花黑麦草的发生及防治情况也做出了阐释。她表示,河南省采用″农业防治″和″化学防除″相结合的方式为治理多花黑麦草的主要措施。从防控成效看,″农业措施+一封一补″相较于单纯的化学处理带来的防治效果平均提高25%,增产8.2%,并且除草剂使用量平均减少55%,防治效果也得到小麦种植户的高度认可。
闵红还介绍,自2024年10月河南省植保站在河南省多地进行了拜耳欢玛土壤封闭试验,评估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多地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欢玛″防效可以达到93%以上,显著优于农户现有防控方案。
南省植物保护检疫站正高级农艺师闵红
″欢玛″提供防治新解法,田间试验成果显著
作为课题项目药剂防治部分的核心解决方案,新型除草剂"欢玛"田间表现优异。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代表除草剂产品开发经理郑伟就″小麦田恶性杂草防控新药创制与应用价值″和与会专家做了进一步探讨。
郑伟表示,拜耳深耕中国农药领域多年,对杂草抗药性发展和药剂的应用表现持续关注。目前黄淮海地区土壤处理窗口,砜吡草唑和吡氟酰草胺是重要的解决方案,一旦产生抗性,其价值将大打折扣。″欢玛″是拜耳小麦除草剂开发的重要创新成果。它含有全新作用机理有效成分,将助力延缓砜吡草唑、吡氟酰草胺抗性的发生和发展。以澳大利亚为例,据报道,当地长期单一使用砜吡草唑,部分区域黑麦草已经产生了抗性。欢玛于2022年在澳大利亚上市,对延缓砜吡草唑抗性的发展和降低抗性杂草蔓延速度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2015年开始,拜耳在中国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等地探索相关方案,试验结果表明,欢玛杀草谱广,施用方便,土壤处理对雀麦和多花黑麦草混发田块防治效果显著,同时稳定防治猪殃殃等常见阔叶杂草。更重要的是,它能明显降低节节麦出苗率,抑制其生长,减轻甲基二磺隆茎叶喷雾防治节节麦的压力及抗性风险。综合来看,欢玛可以为小麦种植农户在抗性管理、节节麦防治、施用便捷性三大方面提供重要价值。
拜耳除草剂技术开发经理郑伟
作为课题试验成果评估的重要一环,与会嘉宾共同深入驻马店试验田考察。此试验田占地200亩,试验成果显示,应用″欢玛″进行一次性封闭处理,结合旋耕晚播等农业措施,多花黑麦草防效可达到99.82%,并且没有出现药害,对小麦安全。
河南驻马店试验田观摩
试验成果显示,采用″欢玛″除草方案,防效可达99.82%,较常规方案及空白对照成效显著
抗性升级与草害交织,小麦安全生产正面临挑战,唯有以创新为引擎方能破局前行。本次课题研讨不仅系统解析了麦田恶性杂草的发生机理与演变规律,更带来了″欢玛″等解难止痛的新路径。期待会议成果能早日化作田野上的丰收希望,助力更多麦农突破草害困局,助力丰产丰收!
在线阅读本文: http://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34651.htm | |
来源: | Agropages.com |
---|---|
网站: | www.agropages.com |
联系: | info@agropages.com |
关于AgroPages: | AgroPages 是全球农化领域领先的网络媒体,我们为行业提供专业的市场调研,报告定制,媒体宣传,以及品牌推广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