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近日,农业农村部、科技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水利部、中国科学院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推进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这一政策将如何重塑农业产业链?投资者又该瞄准哪些新机遇?
一、政策要点:8个方面布局农业科创
《意见》重点聚焦8个方面进行布局。一是强化相关科研院所、高校科技创新核心使命。二是加快培育壮大农业科技领军企业。三是优化农业科技创新组织机制。四是建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五是提升农业科技条件支撑能力。六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七是推动农业科技高水平开放合作。八是改善农业科技创新生态。
《意见》明确到2035年,建成运转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使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涌现一批全球领先的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和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及战略人才力量,显著增强农业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使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居于世界前列,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政策解读:破解″三大痛点″,培育壮大农业科技领军企业
《意见》明确聚焦三大方向:一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重点攻关基因编辑、智能农机、合成生物等″硬科技″;二是优化创新体系,推动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产学研用″一体化;三是强化市场应用,根据《″十四五″全国农业科技发展规划》,要求农业科技转化率5年内提升至65%。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李立秋表示:″我国农业科技对增产的贡献率已达61%,但与美国(80%以上)仍有差距。此次政策将加速短板领域‘补课’。″
对此,《意见》对培育壮大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做出了重点安排,明确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具体要求:
一是建立梯度培育机制。构建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库,培育一批龙头型、高速成长型和潜力型农业科技企业,″一企一策″闭环式推进解决农业企业实际问题,建立企业创新能力动态监测机制。
二是支持企业承担农业重大科技项目。支持企业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决策、农业主推技术评选,提高企业参与涉农科研项目比重,产业应用导向明确的项目原则上都交由企业牵头,大幅提升企业承担国家科技重大项目的比例。
三是集聚高能级平台、人才、金融等创新要素。高质量建设农高区和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农业农村部企业重点实验室,支持企业建设中试试验基地。建强农业科技企业人才队伍,向农业科技企业选派科技副总,加速企业人才培育。组织农业科技金融高端对话和农业科技创投大赛,持续推进农业科技金融产品创新。
四是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应用示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服务,缩短重大科技成果审批周期,助力农业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投资风向标:三大高潜力赛道浮出水面
《意见》明确,″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布局。着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系统部署品种培育、耕地质量、农机装备、病虫害防控、种植养殖、绿色低碳、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乡村发展等科技任务。加强农业基础前沿研究,推进新一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在农业领域融合创新,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基于政策导向,农业科创潜力未来将得到进一步激发,其中三大领域有望成为资本重点投入的明星赛道。
1. 种业″中国芯″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4年中国种业市场规模达到1410.16亿元,同比增长3.11%,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480.67亿元。但与此同时,一些重要农作物的种子仍依赖进口。
2021年我国开始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明确″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实现重大突破″总体安排,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五项行动。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发挥‘南繁硅谷’等重大农业科研平台作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当前,我国种业振兴行动已进入第四个年头,通过种质资源保护、创新攻关、基地提升等一系列举措,现代种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良种覆盖率已超过96%。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发展现代种业的骨干力量,其强弱直接决定了种业的兴衰成败。目前,我国国家种业振兴企业阵型已初步构建,69家农作物、86家畜禽、121家水产优势企业,形成了种业振兴骨干力量。但与此同时,种业振兴仍然任重道远。
未来,随着种业振兴行动的深入实施,生物育种产业化试点推进,种业″芯片″的潜力将得到进一步挖掘,为企业、资本与科研机构提供更广阔的合作空间,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样板。
2. 智慧农业″新基建″
2024年中央网信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对智慧农业、乡村数字富民产业等建设内容做出安排,明确指出″大力推进种植业数字化,持续提升规模化畜禽养殖数字化水平,加快推进渔业数字化以及加快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化水平″等具体举措。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引入,助力农业生产实现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同时,借助传感器、遥感技术和无人机等工具,可以实现对土壤、气候、作物生长等关键信息的实时监测和分析,革新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这一变革也是农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题中要义。
艾瑞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500亿元。未来,数字科技作为赋能工具,将进一步带动整个农业产业链降本增效,其应用领域将覆盖植物工厂、智能农机、智慧养殖场、智慧化鱼塘、食品安全溯源,也包括与种业结合打造数字化育种平台等。
3. 绿色农业技术
科技兴农支撑产业绿色振兴。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绿色发展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核心主题,尤其在《意见》提及的″耕地质量、病虫害防控、种植养殖、绿色低碳″等方面,体现得更为明显。
根据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到2030年,我国将初步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这其中科技的加持必不可少。
目前,农业绿色发展主要包括农业生物学技术、营养物综合管理技术、生态物质循环三大系统。而随着近年来合成生物学、AI、基于编辑等新兴科学的崛起,传统的科研边界被不断突破。以合成生物学为例,其农业应用主要包括作物增产与改良、病虫害防治、动物饲料与蛋白生产等方面,对与农业绿色发展具体重要意义。
这种跨学科应用不仅拓宽了传统农业的边界,也吸引了资本瞩目。据统计,2024年涉农领域的合成生物学融资项目共计43件,比2023年的33件增加了30.30%;披露的融资金额达21.03亿元,比2023年的16.99亿元增长23.78%。
可以预见,未来在农业领域开展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土壤改良、盐碱地利用、节水灌溉、生物肥药、循环农业、有机农业等,不仅是绿色发展的要求使然,也有望成为资本投入下的科技高地。
结语
″农业的终局是科技。″《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农业投资正式进入″技术驱动″时代。无论是种业的″逆袭″,还是智慧农业的″爆发″,核心逻辑都是——谁掌握核心技术,谁就能收割未来10年的万亿红利。
在线阅读本文: http://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34680.htm | |
来源: | Agropages.com |
---|---|
网站: | www.agropages.com |
联系: | info@agropages.com |
关于AgroPages: | AgroPages 是全球农化领域领先的网络媒体,我们为行业提供专业的市场调研,报告定制,媒体宣传,以及品牌推广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