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经统计,2025全年大约10种农药活性成分专利到期,这一数字虽看似不多,但其背后蕴含的商业价值却不容小觑。这些专利品种涵盖了巴斯夫、拜耳等国际知名跨国公司旗下的产品,以及数个日本农药企业的创制产品。凭借其过往的市场表现以及成熟的技术基础,它们无疑具有巨大的商业开发潜力。
下文梳理了这些农药成分的基本信息,以及它们目前在中国的登记情况,以便为相关企业制定市场策略提供精准参考。
01、嗪吡嘧磺隆(Metazosulfuron)
嗪吡嘧磺隆是日产化学株式会社于2004年开发的新一代磺酰脲类除草剂,是在除草剂氯吡嘧磺隆结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得到。
嗪吡嘧磺隆具有低毒、高活性、高选择性等特点,主要用于防除水稻田和小麦田的苘麻、反枝苋、马唐和稗草等杂草。嗪吡嘧磺隆对磺酰脲类除草剂抗性杂草也有很好的防除效果,与第一代磺酰脲类除草剂(包括苄嘧磺隆、吡嘧磺隆、醚磺隆等)相比,嗪吡嘧磺隆对稗草、野慈姑、藨草、三棱草、萤蔺等防效更好,用药适期较宽。
嗪吡嘧磺隆在中国的化合物专利CN1950368A,申请于2005年4月27日,2025年4月26日期满。
2011年,嗪吡嘧磺隆首先在韩国登记上市,2019年销售额为0.47亿美元。
2014年10月27日,日产化学株式会社91%嗪吡嘧磺隆原药和33%嗪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获得中国临时登记,原药和单剂毒性均为低毒。2017年两者获得我国正式登记。后又于2021年取得一个制剂登记——33%嗪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
02、Spidoxamat
Spidoxamat是拜耳研发的具有螺环季酮酸和特特拉姆酸结构的新型杀虫剂。据推测二螺虫的作用机理应该与螺虫乙酯和甲氧哌啶乙酯相似,同属于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抑制剂作用机理为脂质生物合成抑制剂,通过抑制害虫体内脂肪合成过程中ACCase的活性,破坏脂质的合成,从而阻断害虫正常的能量代谢,最终导致害虫死亡。
Spidoxamat适用于耕地和大豆、棉花、水果和蔬菜等,对桃蚜、棉蚜、猿叶甲幼虫、抗性二点斑叶螨都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025年2月21日,Spidoxamat在中国的化合物专利到期。
目前在中国暂无Spidoxamat产品登记。
03、环溴虫酰胺(Cyclaniliprole)
环溴虫酰胺是由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研发的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与氯虫苯甲酰胺一样,环溴虫酰胺也属于双酰胺类化合物,但它并不作用于鱼尼丁受体,而是作用于鱼尼丁受体变构体。
环溴虫酰胺具有广泛的杀虫谱,可用于果树、蔬菜、马铃薯、茶树、大豆和棉花等许多作物,防治鳞翅目、鞘翅目、缨翅目、双翅目和同翅目害虫等。
环丙虫酰胺于2005年发现,2017年上市,2019年全球销售额为0.22亿美元。
环溴虫酰胺在中国的化合物专利CN1918144A、CN100519551C,2005年2月16日申请,2025年2月15日到期。
环溴虫酰胺目前在中国仍处于登记空白状态。
04、Flometoquin
Flometoquin是日本明治制药株式会社与日本化药株式会社共同开发的新颖喹啉类杀虫剂。
Flometoquin可用于蔬菜、水果、谷物、茶叶和花卉,对缨翅目害虫如蓟马有特效,对半翅目、蜱螨目、膜翅目和鳞翅目类害虫也具有较高杀虫活性,且杀灭速度快,持效期长。
Flometoquin 2018年在日本登记后上市。
Flometoquin在中国的化合物专利CN1993328B将于2025年8月2日到期。
目前在中国暂无Flometoquin产品登记。
05、唑嘧菌胺(Ametoctradin / Initium)
唑嘧菌胺是巴斯夫公司于2004年发现,2009年公开的三唑并嘧啶类杀菌剂,属于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对霜霉和疫霉类卵菌纲真菌有控制作用,具有极强的残留活性和耐雨性。
唑嘧菌胺作用机理新颖,能有效防治卵菌病害,现主要在马铃薯、葡萄、黄瓜、辣椒等作物上登记,用于防治晚疫病、霜霉病、疫病。
唑嘧菌胺的化合物专利为CN 1930166 B,于2025年3月到期。
2010年初,唑嘧菌胺在罗马尼亚取得其全球首个登记,2019年全球销售额为0.56亿美元。
2013年8月,唑嘧菌胺获得中国临时登记,2014年取得正式登记。目前在有效期内的唑嘧菌胺产品共有7个,除原药产品外,其他均为复配产品,具体如下:
06、异丙噻菌胺(Isofetamid)
异丙噻菌胺是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2005年开发的拥有噻吩酰胺结构的第三代SDHI类新型杀菌剂,异丙噻菌胺被认为属于第三代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与苯并咪唑类、三唑类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且与常见的杀菌剂无交互抗性。
异丙噻菌胺能能有效控制子囊菌纲和半知菌纲真菌,防治许多叶面和土传病害。主要用于果树、蔬菜、葡萄、油菜、矮生莓类和草坪等防治由核盘菌、葡萄孢菌、链核盘菌等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如灰霉病、菌核病、白粉病、炭疽病、苹果黑星病、草坪币斑病等病害。
2005年8月10日石原产业株式会社申请了含有酰胺衍生物的杀菌组合物的中国专利(CN100567286C),即将于2025年8月09日化合物专利将到期。
异丙噻菌胺目前在中国仅有95%原药和400g/L悬浮剂两个登记证件,均登记于2021年,登记防治对象为草莓、黄瓜、番茄的灰霉病和黄瓜白粉病。
07、氟菌喹啉(Quinofumelin)
氟菌喹啉(Quinofumelin)是由三井化学AGRO株式会社2005年发现的新型喹啉类杀菌剂。2018年2月,拜耳与日本三井化学达成协议,拜耳获得在全球独家开发和销售氟菌喹啉的授权。
氟菌喹啉作用机理新颖,杀菌谱广,用于果树、叶菜、油菜、水稻等作物,对包括疮痂病、灰霉病、稻瘟病、菌核病、赤霉病及炭疽病等在内的多种植物真菌性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三井化学AGRO株式会社申请的氟菌喹啉化合物专利申请号为CN200580002960.0,申请于2005-01-21,专利名称为3-(二氢(四氢)异喹啉-1-基)喹啉化合物。
目前在中国暂无氟菌喹啉产品登记。
08、氯啶菌酯(Triclopyricarb)
氯啶菌酯是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年开发的高效广谱低毒杀菌剂。
氯啶菌酯具有预防及治疗作用,对由子囊菌、担子菌及半知菌引起的小麦白粉病,水稻稻瘟病、稻曲病,瓜类白粉病,番茄白粉病,苹果锈病,西瓜炭疽病,花卉白粉病等多种病害表现出优异的防治效果。
氯啶菌酯的化合物专利ZL200510045856.1,申请于2005年2月6日。
目前在中国氯啶菌酯产品登记情况如下:
09、唑胺菌酯(pyrametostrobin)
唑胺菌酯是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研发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唑胺菌酯具有广谱性,适用于黄瓜、小麦、玉米、苹果、葡萄、苦瓜、辣椒、番茄、甜瓜、草莓、四季豆及虹豆等。对担子菌、子囊菌、结合菌及半知菌引起的大多数植物病害如霜霉病、白粉病、锈病和疫病等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唑胺菌酯的化合物专利ZL200510046515.6,申请于2005年5月26日。
目前在中国暂无唑胺菌酯产品登记。
10、毒氟磷(Dufulin)
毒氟磷是由贵州大学和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含氟氨基膦酸酯类新型抗病毒药剂,通过激活作物水杨酸传导,提高其含量,增加抗病毒能力。其对烟草、黄瓜、番茄病毒病以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毒氟磷的化合物专利ZL200510003041.7申请于2005年4月4日,专利名称为N-取代苯并噻唑基-1-取代苯基-O,O-二烷基-α-氨基膦酸酯类衍生物及制备。
目前,中国登记有效期内的毒氟磷产品6个,包括1个原药和5个制剂,均由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所登记,登记详情如下:
在线阅读本文: http://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34720.htm | |
来源: | Agropages.com |
---|---|
网站: | www.agropages.com |
联系: | info@agropages.com |
关于AgroPages: | AgroPages 是全球农化领域领先的网络媒体,我们为行业提供专业的市场调研,报告定制,媒体宣传,以及品牌推广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