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企业交锋种子处理剂市场
日期: 2012/2/21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种子处理剂即用于种子处理的农药药剂,被称为继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之后的第四大类农药。与以往用药习惯不同,种子处理剂“能够把病虫害消灭在萌芽前”,被认为将极大冲击农民传统的用药习惯。有权威的市场调查机构宣称,在未来五年内,全球种子处理剂的市值将超过30亿美元。
国内外厂家近年来也看准了这一商机,正开始上演一场激烈的市场争夺战。
国际巨头:目的在于推广种子?
作为农药市场的新兴领域,种子处理剂市场已成为众多巨头抢滩的目标。去年11月10日,拜耳中国种子处理应用中心在北京正式开业并投入运营,这是拜耳在全球的第七家种子处理应用中心。瑞士巨头先正达公司近期也在美国面向终端展开种子处理剂产品实地试验,以助力公司完成在五年使司内收入增长一倍的计划。
据了解,国际市场上先正达和拜耳两大巨头大力开发、推广种子处理剂,种子处理剂已成为这两家公司增长最快的业务部门。先正达预计其今年种子处理剂的全球销售额将达10亿美元。此外,巴斯夫于2011年开始在中国北方推广并销售种子处理剂“扑力猛”等,去年一年,巴斯夫种子处理剂的销量就达60吨左右。
市场潜力巨大,国际农药巨头们纷纷抢滩种子处理剂市场就不足为奇。但有行业人士表示,农化巨头们恐怕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
面对着非专利农药商高效、廉价、产能优势的巨大冲击,仅凭技术研发和市场渗透,在传统产品市场上保持优势,渐渐令巨头们感到力不从心,他们必须找到更能发挥优势的一席之地。种子处理剂中的原药大都是已经被开发出来,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展示出优良功效的化合物,研究种子处理剂还往往涉及到生物技术,材料科学等巨头们同样拥有强大优势技术的领域,进行此类产品的开发,可以更好地达到“优势协同”的效果。
中国植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杨代斌则指出,从市场上看,国际农药巨头们均涉猎了种子市场,并在全球布局了其种子产品销售网络,如今投入重金在种子处理剂,更多的是为了给种子市场保驾护航。
国内企业:涉足企业多总产量小
由于种子处理剂具有省事、全面、高效等优势,近几年该产品市场日趋火热。先正达种衣剂总监罗余平介绍,目前种衣剂占据整个农化市场的10%左右,近两年更是以5%的速度在增长,有国外公司已经把种子处理技术的应用从水稻扩展到蔬菜种子等经济作物上,利润惊人。
在国内市场,据统计,种子处理剂的年销量在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目前有400多家农药企业涉及种子处理剂业务。
不过国产种子处理剂总量仅1.6万吨,市场占有率并不大。对于这种现状,罗余平认为是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首先我国正式研究、开发种衣剂起步比较晚,另外国内种衣剂科研开发力量薄弱,特别是在成膜剂方面,国内目前还没有能够生产成膜剂的厂家,几乎都是由国外进口而来,这也间接增加了种衣剂的制作成本。
罗余平还介绍,并非所有农药品种都能开发成种衣剂。一般来说,具备安全性、内吸性、兼容性的农药品种才适合开发成种衣剂。因为安全性差,则背离了种衣剂的初衷;具有内吸性的农药品种比较适合开发成种衣剂,可以保证种子的发芽和生长;兼容性是指由于包衣剂中不仅包含农药化合物,还需要成膜剂等其他化合物,只有能与其他化合物良好兼容的品种才能制成效果较好的种衣剂。
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朱天圣也指出,由于国内种子研发技术落后,导致种子处理剂的研发投入被动,国家应扶持大的农资企业,或者由国内较好的育种部门来主推种子处理剂。
AgroPages世界农化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