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全球生物农药的销售额已超过30亿美元,目前仅占整个植保市场的5%。然而生物农药的市场以每年近15-20%的速度增长,预计将在2020年达到50亿美元。合成农药正越来越多地被生物农药取代。生物农药估计将在本世纪四、五十年代占据农药市场的半壁江山。
全球各地区生物农药市场占有量,以欧洲和北美洲最大,分别达到36%和35%,其次是南美洲的16%,亚太地区占有8%,其他地区为5%。亚太地区巨大的市场尚未被开发,全球生物农药在植保市场的占比增速,很大程度上受这一地区行业发展的推动。
我国生物农药应用史
1960年,生物农药开始在我国生产,应用的耕地面积超过200万公顷。
1997年,3万吨生物农药应用于超过1000万公顷的农田中。
2008年,327种生物农药获得登记,此类农药的应用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1.6%。
2017年,生物农药占总农药使用的8%,使用农药的耕地中,应用生物农药的土地面积占到了10%以上。
2016年,我国生物农药市场价值为2.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86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13.6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5.87亿元),2017-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预计高达22.4%。对安全优质作物的需求量上涨,以及对生态保护日趋重视,都促进了我国生物农药销量的激增。目前,我国生物农药活性成分的登记量已超过了欧盟。
政策方面
生物农药相关的利好政策如下:
- 2013年1月6日,国务院批准发布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促进优质植物免疫诱导剂、生物杀菌剂、生物杀虫剂等生物农药产品的发展。
- 2015年2月17日,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合成)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 2017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新的《农药管理条例》。
- 2017年12月农业部宣称,最后12种高毒农药将于未来5年内禁止使用。其中,硫丹和甲基溴将于2019全面禁用,涕灭威、甲拌磷、水胺硫磷将于2018年退出,灭线磷、氧乐果、甲基异构柳磷、磷化铝将于2020年前退出,氯化苦、克百威和灭多威将力争于2022年前退出。
我国一系列的政策都在推动这一行业的迅猛发展。农药生产许可、二维码追踪、营业执照等相关规定日趋严格,使得合成农药获得登记愈发困难,迫使合成农药企业关停或更新技术。全国将会因此有超过30%的合成农药生产厂停产关闭。此外,环保限产政策使得合成农药价格猛涨,其相对生物农药的价格优势正被削弱。高毒农药禁限用令也使得合成农药正越来越多的被生物农药所取代。
行业挑战
生物农药按照成分可分为微生物和源于生物的提取物两种。目前在我国,相关技术的研究还比较有限,生物农药存在保质期短,成本高和易降解这些难题有待解决。加上生产和使用不规范,一些产品的应用效果不尽人意,使得国内生物农药的使用率低于欧洲和美国。
很多科学家已在这一领域完成了初步的研究。举例来说,针对生物农药降解快的问题,一些研究报告表明,纳米药物可增加生物农药的药效,减少降解(挥发、淋洗等引起)造成的损失。例如,纳米粒子可减少苦楝树油的挥发,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因此纳米技术有助于强化生物农药的稳定性,增强药效,有利于产品的推广。但还需要更多的田间试验来证明该技术的效果。虽然新技术越来越多地涌现,但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尚且较少。生物农药的施用频率、储存稳定性以及经济效益仍是这类农药的主要研究领域。
在应用方面,生物农药虽安全环保,且长期使用不会使病虫害产生抗性,却尚不能完全取代合成农药,但两类农药联合使用不失为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方案。而水果、茶叶和蔬菜这类对农残要求极为严苛的作物,将是生物农药主要的应用对象。此外,产品在销售给种植者后,与之相关的培训服务也应当配套提供,以保证产品能够正确使用,药效正常发挥。
无疑,国内生物农药市场将会持续迅猛发展的态势。民众对食品安全和环保的日趋重视,都促进了我国生物农药销量的激增。有毒农药逐渐退出市场将会给生物农药腾出地盘。新生物农药法规和绿色通道将会简化这类产品进入市场的流程,节约登记成本。除了生物农药相关的利好政策,土地流转,生态农业示范区的发展,病虫害防治技术的革新,也都在推动这一行业前进。
可以预见,未来这一行业的竞争将会日渐激烈。谁先抢占了市场,谁就能从中获益,并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早日献力。下方展示的中外生物农药商务交流会给您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全球生物农药市场
全球生物农药的销售额已超过30亿美元,目前仅占整个植保市场的5%。然而生物农药的市场以每年近15-20%的速度增长,预计将在2020年达到50亿美元。合成农药正越来越多地被生物农药取代。生物农药估计将在本世纪四、五十年代占据农药市场的半壁江山。
全球各地区生物农药市场占有量,以欧洲和北美洲最大,分别达到36%和35%,其次是南美洲的16%,亚太地区占有8%,其他地区为5%。亚太地区巨大的市场尚未被开发,全球生物农药在植保市场的占比增速,很大程度上受这一地区行业发展的推动。
我国生物农药应用史
1960年,生物农药开始在我国生产,应用的耕地面积超过200万公顷。
1997年,3万吨生物农药应用于超过1000万公顷的农田中。
2008年,327种生物农药获得登记,此类农药的应用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1.6%。
2017年,生物农药占总农药使用的8%,使用农药的耕地中,应用生物农药的土地面积占到了10%以上。
我国生物农药市场发展现状
2016年,我国生物农药市场价值为2.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86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13.6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5.87亿元),2017-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预计高达22.4%。对安全优质作物的需求量上涨,以及对生态保护日趋重视,都促进了我国生物农药销量的激增。目前,我国生物农药活性成分的登记量已超过了欧盟。
政策方面
生物农药相关的利好政策如下:
- 2013年1月6日,国务院批准发布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促进优质植物免疫诱导剂、生物杀菌剂、生物杀虫剂等生物农药产品的发展。
- 2015年2月17日,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合成)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 2017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新的《农药管理条例》。
- 2017年12月农业部宣称,最后12种高毒农药将于未来5年内禁止使用。其中,硫丹和甲基溴将于2019全面禁用,涕灭威、甲拌磷、水胺硫磷将于2018年退出,灭线磷、氧乐果、甲基异构柳磷、磷化铝将于2020年前退出,氯化苦、克百威和灭多威将力争于2022年前退出。
我国一系列的政策都在推动这一行业的迅猛发展。农药生产许可、二维码追踪、营业执照等相关规定日趋严格,使得合成农药获得登记愈发困难,迫使合成农药企业关停或更新技术。全国将会因此有超过30%的合成农药生产厂停产关闭。此外,环保限产政策使得合成农药价格猛涨,其相对生物农药的价格优势正被削弱。高毒农药禁限用令也使得合成农药正越来越多的被生物农药所取代。
行业挑战
生物农药按照成分可分为微生物和源于生物的提取物两种。目前在我国,相关技术的研究还比较有限,生物农药存在保质期短,成本高和易降解这些难题有待解决。加上生产和使用不规范,一些产品的应用效果不尽人意,使得国内生物农药的使用率低于欧洲和美国。
很多科学家已在这一领域完成了初步的研究。举例来说,针对生物农药降解快的问题,一些研究报告表明,纳米药物可增加生物农药的药效,减少降解(挥发、淋洗等引起)造成的损失。例如,纳米粒子可减少苦楝树油的挥发,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因此纳米技术有助于强化生物农药的稳定性,增强药效,有利于产品的推广。但还需要更多的田间试验来证明该技术的效果。虽然新技术越来越多地涌现,但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尚且较少。生物农药的施用频率、储存稳定性以及经济效益仍是这类农药的主要研究领域。
展望未来
未来生物农药市场的发展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技术的研究进展。这一行业在我国仍面临一些挑战,未来还需进一步降低生物农药的成本,让更多种植者负担得起优质的植保产品。目前,我国生物农药技术发展还不成熟,需要更多的研究经费加以支持。农药企业可加强与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也可同跨国公司合作研发,或合作销售国外的优质产品。在应用方面,生物农药虽安全环保,且长期使用不会使病虫害产生抗性,却尚不能完全取代合成农药,但两类农药联合使用不失为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方案。而水果、茶叶和蔬菜这类对农残要求极为严苛的作物,将是生物农药主要的应用对象。此外,产品在销售给种植者后,与之相关的培训服务也应当配套提供,以保证产品能够正确使用,药效正常发挥。
无疑,国内生物农药市场将会持续迅猛发展的态势。民众对食品安全和环保的日趋重视,都促进了我国生物农药销量的激增。有毒农药逐渐退出市场将会给生物农药腾出地盘。新生物农药法规和绿色通道将会简化这类产品进入市场的流程,节约登记成本。除了生物农药相关的利好政策,土地流转,生态农业示范区的发展,病虫害防治技术的革新,也都在推动这一行业前进。
可以预见,未来这一行业的竞争将会日渐激烈。谁先抢占了市场,谁就能从中获益,并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早日献力。下方展示的中外生物农药商务交流会给您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来源:
1、Future of biological products in China,Antares Wang(Asia Commodities and shipping Ltd 主管)
2、Current Status and Recent Developments in Biopesticide Use,Christos A. Damalas等,2018年1月
3、CHINA BIOPESTICIDE MARKET FORECAST 2017-2025,Inkwood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