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农药行业发展起步比较晚,岂今为止,我国农药供应历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是进口依赖阶段,第二是自主生产和进口并存阶段,第三是快速发展壮大阶段,第四是供给严重过剩阶段。未来我国农药供应端将会步入规模化、集中化、高效清洁化阶段。下面笔者根据我国农药行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来对农药供应的历程、特点和趋势作一简要分析阐述。
 
一、 新世纪以来,我国农药的供应状况和特点。
 
我国是农药生产大国,也是出口大国,近年来出口量不断提升,截至 2017年底,我国农药产量占全球规模的5成左右,1994年我国农药出口量首次超过农药进口量,2004年我国农药出口就达到39.1万吨,出口值1.5亿美元;至2017年出口达146.76万吨,出口额为67.60亿美元,期间,我国产量和出口都出现快速增长。近三年受供给侧改革、农药零增长以及需求端的不同影响,供给端产能呈现集中化、规模化、清洁化,供应水平和出口规模,相比高峰时出现较大的下降。(见图1)
 
 
二、 出口是消化我国农药供应主要的方式
 
2017年,我国农药出口总量呈上升态势,但原药和制剂出口占比却呈现不同趋势。其中,2011年以来,原药出口比重逐年下降,制剂出口占比逐年增加,已成为出口主力军。近几年的数据显示,从农药出口数量、金额观察发现,原药在出口中的占比保持阶段性下降的特点,2017年原药出口金额占到出口总金额的56.3%,出口数量占到总出口量的34.5%,为2011年以来最低,而制剂出口数量达到96.13万吨,占比则达到了65.5%。(见表1)
 
三、影响我国农药供应的主要因素
 
1. 行业发展和宏观经济的同步性
 
农药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行业,产品众多,上下游渗透关系错综复杂,与各行各业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从行业长期发展空间而言,行业发展基本与GDP的发展保持同步关系,从行业发展方向而言,国内农药开工率提升、行业集中度提升、产业链上下一体化发展、产品平台化发展等方向将必然成为未来行业的发展主题。从投资风格而言,随着供给侧改革带来的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头部企业对产品价格的把控能力提高,同时产业链一体化带来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降低,未来农药出现产品价格暴涨和暴跌的情况将逐步减少。
 
一般来说,工业化初期和中期,投资增长快于消费的增长速度,但是在工业化发展到中后期时,投资消费比会先出现快速增长,达到一个峰值后,并且在峰值附近维持几年,然后再下降和再维持。目前我国农药处于维持后下降的中期,未来还有下降的趋势,我国农药基本符合我国未来工业化的特点。(见图2)
 
 
2. 政策优化供给端,产业一体化和平台化是重要手段
 
从上游原材料到下游制品,农药行业整体呈现产品品种多、中间环节多、产业链条长等特点。国内化工行业快速发展初期,各企业都是关注于某个产品或某个生产环节,以扩大自身市场份额为主,在产业链上对于农药行业,我国近几年也出台了多项产业政策鼓励、引导和支持农药行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工信部2016年颁布的《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在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方面针对农药行业提出“发展高效、安全、经济、环境友好的农药品种,进一步淘汰高毒、高残留、高环境风险农药产品,优化农药产品结构;发展环保型农药制剂以及配套的新型助剂,重点发展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微胶囊剂和大粒剂,替代乳油、粉剂和可湿性粉剂;推进农药包装物回收及无害化处理;开发推广农药及其中间体的先进清洁生产工艺和先进适用污染物处理技术,提升农药生产的环保水平;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新品种创制和产业化。开拓卫生用农药等非农用农药市场;推进农药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农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则将农药产业发展目标明确为:到2020年,培育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2~3个,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的农药生产企业5个,销售额在20亿元以上的农药生产企业30个,国内排名前20位的农药企业集团的销售额达到全国农药总销售额的70%以上。 上述各项重要政策与规划的推进和落实,对我国农药行业的发展将起到引导和扶持作用,为行业及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可以说,引导农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多重政策,在目前存量市场上,对行业内企业优化供给带来积极影响和作用,在农药原创技术中,把环保的问题在工艺中去优化,去解决,让好的技术和资金尽快融合,尽快实现在终端的应用,应用大数据的监测系统,把终端问题在生产中反馈,优化,无限递减,形成良性循环。
 
过去我们企业规模小,产品线不够丰富,依赖上下游企业较多,这也是导致过去农药周期性特点特别显著,企业营收和利润受经济周期影响波动较大的原因。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部分生产管理、工艺技术、研发投入更为优秀的企业开始依托于自身核心产品建立起的行业壁垒,沿产业链横向和纵向发展,逐步形成产业链一体化和平台化的发展趋势。而这种产业链一体化和平台化的发展,对于企业来说,纵向上减少了上下游需求波动的影响,将中间品价格波动的风险消化在自身产业链内部;横向上则充分发挥企业在自身原核心产品上的研发、生产、销售优势,降低新产品的各项成本,提高了投资效率。与此同时,各地化工园区集中化管理、统筹性生产也为大企业在产业链一体化平台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环境。
 
需要提出的是:中国是全球农药的主要生产基地和世界主要农药出口国之一,国内原材料采购价格、生产成本、产量等因素对于相关产品的出口价格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生产成本等因素的变动传导至国际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产品出口价格对于国内采购、生产成本变动的反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当然,我国农药供应将继续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主要农药进口国政策变化、汇率变动、产品出口退税政策变动、禁限用的影响,对一系列产品的供应产生扰动,也对多数产品价格引起巨大波动,这是产业调整中出现的正常现象,随着我国农药产业呈现规模化、集中化、清洁化的趋势,这种价格波动效益在边际减小。
 
四、 我国农药供给侧主要趋势
 
从我国农药发展过程来看,我国农药经历了从买方市场到卖方市场,再到目前买卖双方博弈的特殊阶段。2016年笔者在相关市场会议上前瞻过:中国农药市场供求关系正在逆转,主要逻辑是精细化工行业受国家环保政策影响而长期趋紧,我们会研究一些共性的变化对行业产生的深刻影响。
  
从经济属性上看,供求关系是一个动态过程,而全球需求相对稳定,那么供求发生改变的逻辑是供应趋势发生变化的重要X变量,变量之一是需求端的刚性属性,决定了需求端的天花板效应,市场倒逼供给侧进行改革,目前供给侧改革主要手段是环保核查和农药使用零增长。变量之二:我国承接全球性农药产业转移策略,企业决策者趋于理性和客观。变量之三:我国农药产业供给端成本趋势性向上,导致产业资本会选择更廉价供给源(环保要求、资源配置、人力成本等),印度、东南亚一些国家优势明显。
  
笔者认为农资供求关系未来呈现如下趋势:一是未来将是需求决定供给,农化巨头的长单协议模式是一个可以参考优质供给方案;二是需求端的定制化生产,是需求和供给相互融合的主要手段,这样供给端可以最大化的优化需求端,产生良性循环;三是供给端要向上下游延伸、配套,不仅产品本身,也要考量资本融合和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