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寒冬,万物转入休眠期,小麦除草剂也已停止使用。作为中国的主粮食作物,小麦农业生产中除草剂的应用必不可少,市场上产品琳琅满目、生产厂家种类繁多、品类功能差异较大等困惑,让基层选择起来深感头痛。细数小麦田除草剂市场布局及生活应用,本文对小麦田除草剂现状、特点做一归纳总结。

1. 种类多,单品杀草谱侧重点各不相同

针对小麦田杂草的防除药剂达40余种。现在还有厂家在尝试一些药剂进行应用,譬如苯唑草酮加安全剂,在麦田达到禾阔双除,安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山东先达化工的专利产品喹草酮,有数据显示其对小麦高度安全,对小麦田小籽禾本科杂草有很好的的防效。因此,也期待更多好产品面世。

小麦田除草剂大部分品类只能防除阔叶或者禾本科一类杂草,而有些则能兼顾,但优势靶标却各不相同,一类药剂优势靶标也就1~2个,做到吃透非常必要。功能又有封杀和茎叶处理之分,封杀则是发挥了药剂残效的作用;而茎叶处理剂又有触杀和内吸传导之别,影响了杂草防除速度。真正应用的关键点是要了解药剂的优劣势,针对不同靶标,根据杂草现实情况,选择不同组合药剂,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禾本科杂草:甲基二磺隆防除节节麦必不可少;氟唑磺隆防除雀麦、燕麦性价比优于啶磺草胺;唑啉草酯是新生军,与炔草酯的组合可能让其长足发展;精噁唑禾草灵不温不火,继续发挥余热;异丙隆随着种植模式的转变,预计会有突破,带领小麦田向封杀迈进。

阔叶杂草:万能复配药双氟磺草胺必不可少;二甲四氯价格低廉;唑草酮速效;氯氟吡氧乙酸高效价高;其他药剂也互有长短。笔者预测,三氯吡氧乙酸未来在麦田有一定发展。

2.  老产品舍不掉,新产品功能不完美

自从苯磺隆应用于麦田除草,仅20年的时间,到目前为止,大部分产品仍在添加共防,实际应用表明添加后的效果远优于不添加的组合。2,4-D、二甲四氯、氯氟吡氧乙酸,这些“老面孔”仍然是麦田除草的主力军,一些特殊杂草离开了这些产品还不能很好解决,比如2,4-D对麦家公防效最佳。猪秧秧、繁缕等爬蔓类杂草,在一定情况下,氯氟吡氧乙酸的功效不是其他药剂所能取代的。老产品还在持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新的药剂不断面世,唑啉草酯专利已经到期,将大面积应用于麦田防除禾本科杂草,但是由于其优势靶标的局限性,必须要与另外的药剂混用才能满足农田的需求。双唑草酮是国内的专利产品,触杀类药剂,防除阔叶杂草速效,对施药技术的把控更为关键。麦草畏、苯唑草酮、喹草酮等药剂还需要更多的市场应用进行检验。在粮食作物低廉的状况下,新产品的功能不完美,考虑到性价比,农户更加难以接受。

3.  麦田除草剂复配制剂少于混配制剂

为了使农户更便利地应用,小麦除草剂组合包比比皆是。在市场中的产品,混配制剂远多于复配制剂,虽然有证件申报的原因,但更多是由于各地草向不同,组合配比也不尽相同,混搭最简易。

组合套装一开始应用时,农民有用错药的情况,随着药剂的普及,农民用药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农户也希望越简便越好,“懒汉药”“万能药”有了非常大的市场。

即使有一些药剂本身是复配制剂,但是因市场情况不同,农民更愿意一次性解决问题,这种不全面的复配制剂也要与其他药剂进行混配,提高杂草的全面防除。

4.  小麦田除草剂剂型向悬乳剂发展


从杜邦“巨星”的水分散颗粒剂开始,小麦田除草剂由粉剂、乳油发展到现在的油悬浮剂。不可否认,虽然乳油类药剂活性高、防除效果好,但不管是在生产还是运输、使用过程中,安全性存在隐患。可湿性粉剂、水分散颗粒剂等生产工艺要求苛刻,兑水使用不方便。水乳剂、油悬浮剂,亲和性高、安全平稳,符合国家绿色环保发展,且利于生产、使用。

目前市场上的产品组合药剂居多,剂型混杂。在使用时,建议先将水分散颗粒剂、粉剂溶于水,再加入其他剂型的药剂,搅拌均匀;有安全剂的,可先将安全剂溶于水后,再加入药剂;除草剂一般不建议与杀虫、杀菌、营养剂混用。当下农民为了省工省时,一股脑全带上,在混用时,务必关注不能混用相互产生反应的产品;勾兑时,可按照叶面肥、除草剂(水分散→粉剂→悬浮剂→乳油→水剂)、杀菌剂、杀虫剂的顺序来进行。

特别提醒:除草剂务必二次稀释,加入一种药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另一种药剂。另外确保喷雾设施里面有一定的水后,再兑入药液。

5.  含量差异、规格不一,实际应用影响除草效果

市场中的产品各种含量、规格混杂。农民买回家,往往说一套多少钱,忽视了很多问题。行业人都知道一个概念叫亩有效成分用量,因含量存在差别,则每个地方的亩用水量存在差异,往往会出现一个产品效果这边说好,那边说差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每亩地打几桶水,有些地方一桶水打一亩地甚至更多;有些地方一亩地两桶水;还有仔细的,一亩地打三桶水,试问效果会一样吗?

这里也存在经销商的问题,为了提高利润,在产品规格上做文章,最终效果会让人大失所望。而严谨用药技术的产品,生命力才会更久远,也会带来持续不断的利益。

6.  药效不佳、出现药害,更多追究产品问题

现实生活中,除草剂的药效药害问题屡见不鲜。笔者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真正由于产品自身产生药害的现象是极少数的,主要原因是天气、环境、温度、湿度、土壤、种子、病虫害所致,再加上使用人的用药水平。大家经常发现,一个人或者不同的人,施用同样的药,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异。

首先,一个产品的面世都是经过市场无数历练的。因此,确保内在质量是厂家的生存之本,他们不敢马虎。

其次,问题的出现往往是多种情况混发,最终造成不理想的效果或者药害,不否认药剂有作用力,但是换作另外一个产品,在同种情况下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这点笔者敢确定。

最重要的是提高严谨用药意识,把各种不利因素排除,避免出现不良状况。

7.  用药时间年前年后不统一

我国的小麦主要是冬小麦,经历一定的休眠期。在使用除草剂时,常存在年前、年后使用的争议。普遍认为年前使用好,因为年前草龄小、抗性低、小麦没有封行、杂草着药充分、天气稳定性好等。但是农村受水利条件、气候以及一些不可规避的现实情况的影响,年前用药的整体水平在1/3左右,且年后又有很多杂草萌发,导致一些农户说是产品效果不好。

其实不管是年前还是年后用药,严谨用药技术,视不同情况做一下调整,科学规范地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效果都不会很差。

另外,强调一个特殊话题,是药三分害。任何药剂的安全性是相对的,并不是把作物田杂草防除的一棵不剩最好,只要对作物正常生长无危害,防除效率在85%~95%左右最佳。

8.  喷施器械影响防除效果?

目前除草剂的喷施器械主要有手动电动喷雾器,小型遥控喷雾机,中型拖拉机喷施机,遥控飞机等。在应用中,笔者认为没有太大差异,确保喷雾无死角、严谨用药技术即可。目前的情况来看,各种机械的效果没有明显差异。

机械的选择,主要是用工和便利性的原因,机械雾化好、飞防沉降快,这都利于药剂作用的发挥。

9.  小麦田除草剂要向封闭处理过渡?

曾使用乙草胺对麦田土壤处理,达到封闭杂草的目的,效果较理想。目前仍有很多农民在使用,但是碰到低温高湿,危害是很严重的,不值得提倡。

德国拜耳公司的“拜宝玛”(33%氟噻·吡氟·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新的角度让农资人认识到小麦田还有产品可以做封闭除草;异丙隆对禾本科杂草有不错的防效,且残效期较长,有封杀功能;江苏聚合的“秋益”(47%异隆·丙·氯吡)定位于小麦田封杀除草剂,开拓了新的市场,让农民有了更多的选择。

麦田种植需要深翻,土层裸露利于土壤封闭处理,且目前人工用药越来越少,小麦田封闭除草剂的时代或已来临。

10.  杂草发生变化,需加强除草应用技术

随着作物种植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农民的种植习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农田杂草发生变异较大,小麦田杂草变化更甚,禾本科杂草变异、新发,阔叶杂草抗性增加,都给防除增加了难度。

麦田杂草化学防除关键点是了解杂草草相、草龄,选择合适剂量药剂,结合天气等实际因素进行防除。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困难,基层服务商需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根据不同草相,针对性地选择药剂,做到有的放矢。

用药技术的加强也是当务之急,了解各种药剂的特性、优劣势。除草剂不是怎么都行,而是要知道怎么样不行。农民用药意识上去了,整体的杂草防除水平就会提高,农田也会越来越好管理,农民丰产,服务商也会有利可赚。

小麦田除草剂的整体现状就是如此,如要说哪类产品更好不现实。我们要从不同的视角去发现问题并总结探索,对麦田杂草多深入了解,对麦田除草剂加强学习,融会贯通并应用到生活当中去,让农民丰产丰收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作者:郭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