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全球作物保护产品市场中,欧洲市场的份额占31.6%,但是以亚洲,拉美,东欧地区带动的新兴市场近年来增速明显,销售翻番,并且高速发展势头将继续保持。
市场的蓬勃发展,也将影响到产品的研发,一般一个新原药在市场上能存在10年,之后会经历7年的专利保护期,在这段时间内,原药的持有公司的花费一般为2.56亿美元,所以要达到每年6000万美元的销售额也仅能收回总投入的3%。但是在一个高风险的市场环境里,投掷回报率须高达16-17%才有可能使得玩家愿意继续下去。这就是为什么blackgrass(极难控除的抗性害草)控除产品屡屡难产的原因,因为它的市场不够大,不能引起农药商的胃口,去生产这些产品,它并非一个世界性问题,所以农药商当然不愿意对这些产品优先进行开发。
并且植保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很多商品早已供过于求,而那些生产商还在试图以量取胜。特别是非专利农药,由于面对的是一些脱离专利保护的大宗产品,这些产品的替代品还未出现,所以引得那些生产商拼命扩大产能。此外,流水线上的新原药越来越少,每年面市的新产品也越来越少。而这些产品的客户也在发生着变化,种植户的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精于此道,并且比以往更收利益驱使。
基于此状况,一些独立农艺学专家的作用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那些公正纯真的,不偏不倚的建议和忠告才是人们真正欢迎的,并且会越来越受欢迎,而且不仅仅局限于农艺方面,在农业的其它领域也同样应当受到重视。
对于豆类作物,一方面那些“物美价廉”的除草剂在不断缺失,另一方面,却得不到新产品,因此豆类作物草害的防控问题也将重新得到重视。
因此,对于草害,应该确立更清醒的目标,那就是是治重于控,因为在草害问题上,植保行业目睹了太多半途而废的产品,并且还将面对更大的损失。
那些屈指可数,能用于豌豆和黄豆作物的除草剂,也同样有着自身的局限性,硝草胺现在是大多数产品中都使用的活性成分,但是它命悬一线的状况使得豆类作物除草产品深陷窘境。
而对于苗期除草剂,使用时间的选择则更易受到市场变更的影响,尤其是最近 大市场变化,只有灭草松这个产品应用于黄豆,而这个产品也还在受到禁用的威胁,而对于豌豆类作物,也只有荷尔蒙类除草剂可以使用。
可怜的苗前除草剂则更受到天气状况的影响,只有气候适宜的情况下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所以那些种植户们只有接受目睹他们的农田中长出一定数目的杂草这个现实。
AgroPages世界农化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