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高希武教授团队在昆虫学TOP期刊Journal of Pest Science(IF5 Year =5.562/Q1)上在线发表了题为″Genetic architecture and insecticide resistance in Chinese populations of Spodoptera frugiperda″的研究论文。


640 (12).png


该研究系统性报道了2019-2021年我国16个不同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的种群遗传结构以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我国草地贪夜蛾的区域性化学防治和抗性管理策略的制定。  


草地贪夜蛾为世界十大农业害虫之一,目前已经在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和亚洲的100多个国家为害,并且还在持续蔓延扩张,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草地贪夜蛾2019年入侵我国,对我国包括玉米在内的多种农作物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022年截至9月1日,草地贪夜蛾累计在我国27个省份846个县发生为害。目前防治草地贪夜蛾化学防治仍是有效手段,草地贪夜蛾对许多杀虫剂能够快速产生抗药性。对草地贪夜蛾进行抗药性监测是抗药性治理的重要环节,同时能够为各级部门实施草地贪夜蛾防控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640 (13).png

图1 2019-2021年草地贪夜蛾采样区域分布图  


草地贪夜蛾有水稻型和玉米型,它们对化学杀虫剂具有不同的敏感性。该研究首先通过大样本利用TpiCOI基因分型同时结合幼虫取食偏好性测定了入侵我国草地贪夜蛾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主要是玉米型


640 (14).png

图2 草地贪夜蛾Tpi, COI基因分型及幼虫取食偏好选择测定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结合分子靶标点突变检测技术系统监测了2019-2021年我国16个草地贪夜蛾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等常用防治药剂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大部分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乙基多杀菌素和茚虫威处于敏感水平(RR<5),少数种群已经产生低水平抗性(5<RR<10),后续需要持续加强抗性水平监测,田间防控需加强药剂轮换、混配使用,以防止或延缓草地贪夜蛾的抗药性发展。依据生物测定和分子检测结果建议草地贪夜蛾田间化学防治应控制高效氯氟氰菊酯乙酰甲胺磷的使用。


640 (15).png

图3 2019-2021年草地贪夜蛾田间种群的抗药性水平


640 (16).png

图4 草地贪夜蛾杀虫剂靶基因的基因型及突变频率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7/s10340-022-015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