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近几年,生物农药一直是最热门的品类赛道,一些新的生产技术也在加速涌现,尤其是在一些核心的生产技术上,国家是限制出口的。


14项生物农药生产技术限制出口


2023 年 12 月 21 日,商务部、科技部修订发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简称″《目录》″),修订后《目录》中涉及农药行业的主要是限制类生物农药生产技术 14 项。


14 项生产技术分别是灭蝗微孢子虫制剂生产工艺,多角体病毒毒种及制剂生产工艺,井冈霉素菌种及生产技术,华光霉素菌种及生产技术,浏阳霉菌素菌种及生产技术,金核霉菌素菌种及生产技术,宁南霉素菌种及生产技术,阿维菌素菌种及生产技术,Bt 菌株及生产技术,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及生产技术,春雷霉素菌株及生产技术,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农抗 120)菌株及生产技术,白僵菌、绿僵菌菌种及生产技术,多杀霉素菌种及生产技术。


据了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技术出口是指从我国境内向境外,通过贸易、投资或者经济技术合作的方式转移技术的行为,包括专利权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专利实施许可、技术秘密转让、技术服务和其他方式的技术转移。也就是说,凡是涉及向境外转移技术,无论是采用贸易还是投资等其他方式,均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的规定。


一直以来,全球各个国家都会对自己的一些行业独家技术进行保护,会对应用了这些技术的产品的出口加以严格限制。而且一直以来,技术出口也都是一把双刃剑,就农药来说,一方面,技术出口能优化我国农药的出口结构,带动贸易产业升级,加强与全球贸易伙伴的深化合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也能激发从事农药行业的技术人员的研发热情;另一方面,技术出口的坏处也很明显,尤其是我国由农药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转变的关键背景下,如果不对相关核心生产技术加以限制,就有被破解和仿效的风险,就难以建立起牢固的农药技术壁垒,从而让我国出口的农药技术更容易被淘汰掉,阻碍农药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甚至有可能危害到国家安全。


这次修订后的《目录》14 项限制类生物农药生产技术,就是我国在生物农药领域领先于世界的一些独家技术,为了防止偷窃和复制,对其加以限制是必然的。


生物农药制造能力在逐步提高


每一份创新,都来之不易,我们都知道,当美国从贸易战一路将我国拉入″科技战″″技术专利战″那一刻,或许大家都意识到了技术不只是第一生产力,同时技术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有利壁垒。


创新是硬道理,专利是硬实力。近年来,我国在农药领域科技实力提升和创新体系建设的步伐也在加快,对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也越来越重视。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化合物在不断增加,已占到全球开发的农药新品种的约 50%,申请的专利也是越来越多,中国的农药创新正阔步迈入最好的时代。


其中,经过 40 多年的发展,国内生物农药市场早已是一片火热,生物农药制造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 年我国有 10 个新农药(即新有效成分)取得登记。从种类看,新生物农药占新农药品种数量的 90% ;从来源看,新农药品种 100% 由国内企业自主或合作研发,部分已获得专利,体现我国生物农药制造能力已达到一定水平。


但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农药企业尤其是生物农药企业在专利的申请、布局、运营等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方面与跨国国际公司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国农药企业在知识产权战略发展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百亿生物农药赛道黄金发展期来临


这次修订后的《目录》14 项限制类生物农药生产技术,都是我国在生物农药领域领先于世界的独家技术,足见国家对生物农药长足发展的重视,也尽显生物农药产业日渐火热的发展势头,预示着黄金发展期来临。


生物农药具有化学农药所不具有的鲜明优势。第一,具有安全性,能够对标靶特异选择,不对非标靶生物产生危害 ;第二,具有环保性,能够较快分解,残留少,甚至能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协同促进根系和植物生长 ;第三,产生抗性可能性小,生物杀虫剂通常通过多种模式进行作用,导致昆虫对其耐受性较低。所以,近几年生物农药作为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在国内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热度越来越高。


根据《农药登记资料要求》,我国生物农药主要包括微生物农药、生物化学农药及植物源农药。虽然目前生物农药还不是农药行业的″中流砥柱″,但它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巨大潜力,属于它的时代真的已经来了。以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赤霉酸、苦参碱、阿维菌素等为代表的生物农药产品在大田和果蔬作物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从市场容量上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全球生物农药的产业价值在不断凸显,它有着百亿美元的市场空间。根据标普全球的测算,2017 年,全球生物农药的销售额已超过 33 亿美元,2020—2025 年,全球生物农药行业市场规模将以约 10% 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 2025 年,全球生物农药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 80 亿美元以上。


而 2016—2022 年农用生物制剂市场复合年增长率达到 12.76%, 2022 年市场价值达到 11.35亿美元。2020 年全球生物杀菌剂市场价值为 16亿美元,到 2025 年将达到 34 亿美元,预计将以16.1% 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从我国生物农药的市场容量上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底,全国生物农药生产企业有 260 多家,生物农药制剂年产 14 万吨左右,年产值约 30 亿元,占整个农药总产值的 10% 左右。井冈霉素、赤霉酸、阿维菌素、苏云金芽孢杆菌四个品种的年产值均超过 1 亿元。在应用端,全国农技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我国生物农药使用量从 2015年的 7.08 万吨增加到 2020 年的 8.35 万吨,增长了18%,同期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了16.7%,生物农药占比逐年提高。


从登记看,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2022 年,我国登记新农药有效成分 43 个,其中生物农药 29 个(生物化学农药 12个、微生物农药 15 个、植物源农药 2 个),生物农药有效成分数量占新农药有效成分总数的 67.4%;新农药产品 78 个,其中生物农药产品 44 个(生物化学农药14 个、微生物农药 26 个、植物源农药 4 个),占比达到56.4%,超过一半。


640_wx_fmt=pn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png

640_wx_fmt=pn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 (1).png


( 数据来源:中国农药信息网 )


第十三届生物农药发展与应用交流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 5 月,我国已登记农药产品共计 45531 个,其中,生物农药产品 2048 个,占总量的4.5%,相较于 2020 年的 2.9% 已经有了较大提升。在作物上,目前生物农药不仅在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的粮食作物取得登记,还在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上取得登记。


可见生物农药的有效成分登记数量和产品登记数量近几年都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和潜力。


在 2023 年第 37 届中国植保会上,科迪华、钱江生化、武汉科诺等生物农药企业都带来了自己的新产品和方案。


2023 年我国有 10 个新农药(新有效成分)取得登记,其中,撕裂蜡孔菌 GXMS1、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Kew1、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Hub1、哈茨木霉菌 DS-10、解淀粉芽孢杆菌 HT2003、解淀粉芽孢杆菌 SN16-1、反 -7、顺 -9- 十二碳二烯乙酸酯、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KYc01、蝗虫微孢子虫 PL-GM1 都是新生物农药。


从种类看,新生物农药占比是目前为止最多的一年,占新农药品种数量的 90%,与 2021 年相比增加了 26.0%。其中除 1 个信息素外,其余都是微生物农药,说明微生物农药的研发和生产步伐正在与日俱进,是我国农药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亮点。仅登记了1 个新化学农药,是新型SDHI 类杀线虫、杀菌剂。从剂型看,新农药剂型全部都是环境友好的类型,尤其水分散粒剂在微生物农药登记中数量增加较快。


目前微生物农药产量前 5 位的产品分别是苏云金杆菌(最多)、枯草芽孢杆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制品,这些产品占微生物产品总量的 75% 以上。生物化学农药产量前 5 位的品种是赤霉酸、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三十烷醇和 14- 羟基芸苔素甾醇,其产量共占生物化学农药总量的约 70%。植物源农药产量前 5 位的品种是苦参碱、樟脑、鱼藤酮、螺威和雷公藤甲素,约占植物源农药产量的 80%。


640_wx_fmt=pn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 (2).png

640_wx_fmt=pn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 (3).png


( 数据来源:中国农药信息网 )


市场真正爆发尚需时日


可以明显感觉到,近几年全球生物农药市场热度持续增加,市场变化日新月异。欧美生物农药市场间已完成多项大型并购重组及技术合作,逐步形成寡头格局,市场规模将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加持下持续扩大。国内生物农药行业也随着国内环保的趋严、高毒农药的禁用退出,迎来了自己发展的″春天″和″黄金期″,在基层推广销售方面也逐渐打开局面,渐入佳境。


从政策层面上看,农业农村部自 2024 年 6月 1 日起,撤销含氧乐果、克百威、灭多威、涕灭威制剂产品的登记,禁止生产,自 2026 年 6月 1 日起禁止销售和使用。


2023 年 12 月 27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24 年本 )》,自 2024 年 2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产业鼓励类条目中,鼓励高效、安全、环境友好的农药新品种、新剂型、专用中间体、助剂的开发与生产,定向合成法手性和立体结构农药生产,生物农药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与生产。


在市场推广层面,生物农药在蔬菜、水果优势产区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的作用愈来愈突出,应用面积逐渐扩大,市场份额逐步提升,销售渐入佳境。近几年生物农药领域出现了一批新的具有重大应用潜力的新技术及新产品,例如,以免疫诱抗剂为代表的新生物农药品种逐渐成为行业热点;恢复土壤结构的土壤连作障碍修复技术(通过增加土壤功能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通过添加土壤有机质来维持庞大的功能微生物群体,抑制病原微生物的发生和发展,保障和促进植物健康生长)也备受关注;天敌昆虫和高效微生物菌株的改造技术在生物防治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昆虫信息素和昆虫性诱剂的发展被广泛应用于绿色植保;代谢产物(包括微生物和植物源等)的仿生合成技术快速发展。


随着政策的持续加持,我国也诞生了一大批实力强劲的生物农药公司,如钱江生化、武汉科诺、兰月科技、蓝丰生化、新朝阳、德强生物、新瑞丰生化、维科生物工程、麦克罗生物科技、海利尔化学、苏利股份、惠民中联、清源保生物等。但整体来看,这些企业 80% 以上都来自传统的农药企业,生产规模还相对较小,研发实力还有待提升,所以还未有独角兽企业诞生。


同时,我国生物农药行业还存在着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高、见效慢、政府和厂商宣传力度不够、农户认知低等问题,直白地讲还是亟待产、学、研、销共同发力解决″叫好不叫座″的魔咒。


″叫好不叫座″的魔咒对生物农药的推广来说,短期内肯定难以破解,也绝非朝夕易事。但可以欣喜地看到,农户科学、安全用药的意识在不断提高,对生物农药解决化学农药抗性问题、降低果蔬作物的化学残留超标风险、减少或降低化学农药的用量和施药次数的重要性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以广西、山东为代表的优势果蔬区,随着品质种植理念的深化,阿维菌素、氨基寡糖素、多抗霉素、井冈霉素、宁南霉素、苦参碱、藜芦碱、烟碱为代表的生物农药产品已经在一些大型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蔬菜生产基地普遍使用,得到了认可。


未来生物农药的掘金点在哪里?武汉科诺公司认为,生物农药品类的发展趋势在于细分市场,例如种子处理剂、根系功能微生物以及微生物的特殊代谢产物的商业化。例如,在以果蔬为代表的经济作物市场,土传病害和线虫等的发生面积仍将会继续增加,细菌性病害防治药剂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被打开,微生物农药的用量会继续增长,所以厂商要重点关注防治细菌性病害的产品研发和产品登记。


同时,随着果蔬种植端对提质增产的追求,全程生物解决方案的使用面积将继续上升,厂商还是要围绕作物做文章,立足产品,做定制化的方案服务。例如惠民中联已经开始融合几丁聚糖、低聚糖素、蜡质芽孢杆菌、淡紫拟青霉这四个与线虫相关的证件,着重打造生物防控线虫体系。


目前我国生物农药的市场渗透率不到 10%,预计 2030 年生物农药市场渗透率将突破 20%,在市场和政策双重因素驱动下,未来可挖潜的空间不可估量。但也应该看到,生物农药离真正成为行业的″中流砥柱″,市场真正爆发尚需时间的沉淀,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还需要在技术、认知、商业模式等产业链层面进一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