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柑橘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园林水果。曾经,柑橘产业创造了不少的造富神话,但是从去年到今年,柑橘产业哀鸿一片。


产能过剩,品质下滑,产区价格一路下跌,种植户不赚钱,积极性不高,农资市场难做,企业、经销商压力巨大。从业者纷纷表示,柑橘产业大洗牌的时候到了。那么,柑橘产业现状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会怎么洗牌?该怎么破局?


产能过剩,是时候控制规模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水果生产以柑橘、苹果、梨、葡萄、香蕉 5 类大宗园林水果与西瓜、甜瓜、草莓 3 类大宗瓜果为主,其中,柑橘的生产规模是园林水果中最大的,2022 年柑橘产量占全国水果总产量的 19.18%。


2004 年至今,柑橘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保持增长趋势。2022 年我国柑橘种植总面积 4494.72 万亩,总产量 6003.89万吨。与 2013 年的柑橘种植面积与产量相比,10年间种植面积增量1229.79万亩,增幅约 37.68%;柑橘产量增量为 2807.50万吨,增幅约 87.83%。可以明显看到,柑橘产量增速整体快于种植面积增速,这得益于科技的发展以及单产水平的提升。


同时,我国柑橘产业实现农业产值也在快速增长。《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2 年,我国柑橘产业实现农业产值(农业产值 = 产量×平均单价)1986.8 亿元,与 2013 年相比,增长了1079.2 亿元,增幅约为 118.91%。柑橘产业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当然,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柑橘作为多数人喜爱的水果,近几年的消费量也在持续增长。


近年来,全国柑橘的需求量与产量的趋势大致相同,据统计,2021 年我国柑橘表观消费量达 5549.22万吨,2022 年增长到了 5958.79 万吨。而且,国内生产的柑橘类农产品优先用于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多年以来,除 2021 年全国柑橘进出口贸易量出现逆差外,其他年份均呈顺差态势。近 5 年来,中国柑橘进出口贸易量顺差维持在60万吨左右。


目前,我国柑橘产量已经十分饱和。从去年到今年,柑橘集中供应、品质下降、次果率高等多重因素导致柑橘的市场行情整体下滑,部分品种甚至跌到成本线以下,譬如脐橙从每斤 3 元跌到了1 元,甚至几毛钱,依然没有果商收果子;耙耙柑等也跌倒了成本线以下。因此,要想维持可持续健康发展,柑橘产业需要理性发展,适度控制发展规模,重视提质增效,改变产业大而不强的局面。


QQ截图20240626100948.png



产区集中,更应做好区域定位


促进柑橘产业集聚,形成小规模经营者与大市场的多样化、复合化的连接机制,打造区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柑橘优势产业带,逐步成为提升中国柑橘生产能力的有效方式。经过多年的努力,柑橘区域布局更加合理,更加向优势区集中,且向西部转移的趋势更加凸显。


据了解,中国有广西、湖南、四川、江西、广东、湖北、重庆、福建、云南、贵州和浙江11个柑橘主产区,总种植面积超百万亩。这 11 个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国的 98.42%,产量占全国的 98.51%。此外,陕西、台湾、海南、河南、上海、安徽、江苏、甘肃和内蒙古等地也种植柑橘。


中国的柑橘产业已经形成了显著的优势产区集中现象,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这种集中化的趋势在种植面积和产量上均表现得尤为明显。2022 年,广西、湖南、四川、江西等 4 个产区种植面积均超过 500 万亩,总种植面积 2655 万亩,占全国总面积的 59%,其余 15 个产区 2022 年总的种植面积 1838 万亩,仅占全国总面积的 41% ;广西、湖南、四川、广东、湖北等 5 个产区产量均超过 500 万吨,总产量 4103 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 68%,其余 14 个产区总产量 1900 万吨,仅占全国总产量的 32%。


QQ截图20240626101107.png



但是,不少老产区由于黄龙病肆虐,正在面临巨大的挑战。譬如,广西产区由于黄龙病肆虐,弃园、砍树的不在少数。有相关人士表示,现在广西柑橘种植面积应该在 400 万亩左右。一些新产区也在崛起。譬如,云南文山、大理、玉溪、宾川等区域柑橘种植面积在逐渐发展。


中国柑橘产业的优势产区集中现象确实显著,这种集中化带来了许多优势。譬如,规模种植使得主产区能够更容易地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再譬如,优势产区通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柑橘品牌,如武鸣沃柑、融安金橘、阳朔金橘、赣南脐橙、宜昌蜜橘等,这些品牌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助于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份额。


然而,过度集中也可能导致市场风险的增加,如某一地区的气候变化或病虫害可能对整个产业产生较大影响;而且,市场需求的波动也可能对大规模种植的产区造成较大冲击。很多产区柑橘种植面积快速增长,但种植技术并没有跟上,导致产能过剩,次果率高,极易出现像今年柑橘价格暴跌的情况。因此,优势产区更应该做好区域定位,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


行情下跌,可持续盈利成关键


近年来,由于柑橘种植面积规模过大,供过于求,产地收购价格逐年下降,种植户盈利水平逐年降低,甚至无利可图,柑橘产业从业者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整个柑橘产业链上的从业者也都陷入了迷茫。到底如何实现柑橘的可持续盈利?未来柑橘产业的路究竟该如何走?品种需要迭代,换什么品种?品质需要提升,怎么能够提高品质?


01、做好品种迭代


任何品种都有生命周期,任何品种的红利也都是有时间限制的。″山东苹果品种更换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山东苹果市场价格开始不好的时候,为了让果农可持续地盈利,更换品种成为最好的选择,比如更换成黄金维纳斯、秋月梨等高端水果品种。″从事水果供应链行业多年的某从业者表示。但是很多苹果老产区,果农唯一的产业就是苹果种植,直接砍掉果树换品种,果农三年没有收入,这是很难的,那就要从提升品质入手,提升果农收益。因此,做好品种迭代也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需要不断引进、优化新品种;二是保护优质品种,提升品质。


中国柑橘产业也已经到了做出这种抉择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品种需要不断迭代。一些品种红利期结束,譬如砂糖橘、沃柑等,需要继续引进品种、优化品种。笔者在和″静橘″品牌创始人韩东道、新果农吴老三聊柑橘产业的过程中了解到,他们都在引进种植一些新品种,这些新的品种市场供不应求,且价格不错。因此,果农可以选择有前瞻性的品种,来减少与其他品种的竞争。另一方面,老品种也有生命力。


″在福建,芦柑这种老品种价格依然坚挺。说明做好品质、品控,老品种也有生命力。″国兴农(福建)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叶明乾表示。因此,芦柑、纽荷尔等这些老品种也需要保护好,从种植端开始,在整个产业链条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种植端种出高品质水果,供应链企业做好果品分选,适时销售,大家共同维护这些优势品种。


02、做好品控


品控是一个细分领域,每个人的口味、口感、视觉、思想动态等需求都是不一样的。品控可以提供以下几种价值 :


一是农户增值价值,就是农户可以卖到钱 ;二是情绪价值,满足消费者视觉、味觉等需求 ;三是生命价值,有营养,有益于健康。每一个价值都对应着不同的水果需求,也就对应不同的水果标准。


从事果品销售多年的某专业人士表示,品控也包含着两个层次的含义 :一是品质提升,优品才有优价。种出优质的果品在产地同样能卖出优质的价格。几年前,就有人说疯狂扩种过后我国柑橘将迎来拐点。是不是拐点,现在尚未确定,但从消费端看,农产品消费确实迎来了升级。为了迎合消费端的升级,种植端也应该做相应的升级。现在的消费者喜欢什么样的柑橘?当然是始于颜值终于口感的柑橘。


正如江西不动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余水静教授所说:″在供过于求时期,以质量替换数量是大势所趋,高质量产品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获得消费者的买单,也是柑橘行业可持续盈利的关键。″二是果品分选分级,解决果品标准化、一致性问题,才能拓宽更多销售渠道,譬如实现从果品到商品转化、基地到商超对接。一如从事水果分选多年的专业人士所说:″好水果是种出来的,也是选出来的。″水果分选分级是品质管理的一个重要步骤。


03、做好品牌


柑橘卖不上好价格,种植户怎么改变才能活下去?韩东道表示,种植户需要提升品质,降低成本,拓宽销售渠道,打造品牌。其中,品牌化是应对市场竞争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不管是一级品牌还是二级品牌,品牌就是固定消费爱好的,也是消费者打心底认可的。


韩东道认为 :″统货是赚取纯粹产品的价格,品控就是赚取农产品和提供标准农产品服务的价格;只有品牌才能拥有自己的话语权、定价权。″现在已经有一部分觉醒的种植户开始甄选精品果,贴上自家商标,实现品牌化销售。而这也可以有效带动种植端果品质量提升。但是想要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品牌就得提供更多的服务。譬如去销售门店解决问题,做好售后保障服务等。


04、做好深度服务


越是产能过剩的时候,越是要提供服务。″不管大环境如何,只要我们能够真正提供深度服务,市场就一定有机会。″


深耕柑橘行业多年的某专业人士表示。农资企业、渠道商、零售商,做好″线上 +线下″的农技培训、农技服务,提供好的产品解决方案,让技术更好落地执行,帮农民种好水果 ;供应链企业做好水果分级分选,帮助农民卖好水果。总之,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整个柑橘产业链条健康可持续地转动,柑橘产业才能有明媚的未来。




QQ截图20240625150141.png

QQ截图20240625150201.png

QQ截图20240625150232.png

QQ截图20240625150255.png

QQ截图20240625150327.png

QQ截图2024062515034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