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近年来,果品产业发展过快,但果园过度发展也带来病害管理滞后问题,缺少栽培植保技术支撑,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加上引进新品种多,倾向于产量高、外形好、口感佳的品种,忽视抗病性,导致果品效益差,很多果园被抛荒弃管。此外,果树病害防治非科学用药现象仍然存在,主要体现在用药量大,用药次数多,缺乏高效精准植保机械,由此,导致病原菌抗药性越来越严重,农药残留超标,农药对环境污染风险依旧很高。


北方果树病害治理中存在问题


1. 北方果树产业发展及植保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果树病害种类多,不同果区、不同年份发病差异较大,对靶精准施药难度较大,对新病害和疑难病害发生流行规律缺乏充分认识,对病害致灾规律及杀菌剂特性认识不清,病害监测预警及流行测报不足,缺乏″防未病″理念,缺少高效化学防治药剂及高效精准技术,病害防控处于盲目用药和被动治疗状况,应对病害突发能力差。


(2)轻防重治,错过施药关键时机,过量频繁用药或盲目打保险药,导致病害治理效果差,果园生态问题日趋严重,果品质量及安全性下降,果实农药残留超标限制了水果出口。


(3)单病单治现象依旧普遍,苹果病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创新应用不够,病害高效精准防治与果品绿色生产结合不够,过度依赖化学防治。


(4)喷药器械还不能满足不同种植条件、树龄、病害危害部位等高效精准施药需求,施药设备技术单一落后,农机与农艺融合不充分,创新度不高,施药安全性低。此外适用于枝干病害防控的高效精准施药器械研发应用不够,对靶精准施药难度较大,偏重于高压喷头,喷孔大,药液粒径大,流失多,农药有效利用率低至30%左右。


(5)劳动力紧缺,大多是一家一户进行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开展得不够,缺乏足够的免套袋种植模式下病害防控技术指导。


(6)创制杀菌剂种类不多,有些病害缺少高效化学药剂,病原菌抗药性、农药残留、农药对环境污染风险依旧很高。


(7)农药使用不当。部分果农在使用农药时,存在过量使用、不规范使用等问题,这不仅会破坏生态环境,还会影响果实的品质和安全。


(8)防治手段落后。一些果农在防治果树病虫害时,仍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还会增加防治成本。


(9)缺乏专业指导。很多果农在防治果树病虫害时,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10)缺乏科学预防意识。很多果农在果树病虫害防治方面,缺乏科学预防意识,往往等到病虫害已经发生才采取措施,这不仅会增加防治难度,还会影响果树的产量和品质。


2. 北方果树病害治理中抗药性问题


抗药性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但影响深远。抗药性风险与病原菌特性、防治药剂特性及如何用药有很大关系。气传病原菌繁殖快、产孢量大,易发生抗药性变异;随意加大用药量和用药次数,施用单一作用位点内吸剂,增加对病菌群体选择压;铲除性用药,连续单一用药,也将增加抗药性选择机会。


易发生抗药性的病原菌-药剂组合: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对嘧霉胺、异菌脲,苹果轮纹病菌对多菌灵,梨黑星病菌对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嘧菌酯,葡萄霜霉病菌对精甲霜灵、烯酰吗啉、嘧菌酯,桃褐腐病菌对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嘧霉胺、嘧菌酯。病原真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BENs)、苯醌外抑制剂(Qols)、苯氨基嘧啶类杀菌剂(APs)、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SBls)、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ls)等单作用位点杀菌剂抗性风险较高,葡萄霜霉病菌对PAs、QoIs、CAAs、氟吡菌胺、氟噻唑吡乙酮抗性风险较高。


降低抗性风险策略:一是将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交替或混合使用,二是避免铲除性用药,三是限制高风险药剂每个生长季使用次数,四是替代用药,五是综合防控。


3. 北方果树病害防治中药害问题


药害是果树病害防治中重要问题,特别是在免套袋生产模式下,如喷施高浓度百菌清对梨树、柿子树、桃树、梅易引起药害,喷施代森锰锌可引起叶面发硬、苹果幼果及红提葡萄锈果。因此苹果落花后20天,薄皮葡萄和提子类葡萄不宜用百菌清,注意遵守推荐用药浓度和安全间隔期。


嘧菌酯施用于早熟苹果上易烧叶,对不套袋幼果产生药害斑痕;个别品种葡萄幼果期施用嘧菌酯也会出现药害,葡萄生长期喷施石硫合剂易造成叶片退绿、黄化内卷,甚至引起小叶呈杯状,叶片畸形,植株生长不良;嘧菌酯还会引起嘎啦苹果严重锈果及过敏性枯斑,因此,应避免在敏感品种上使用嘧菌酯。


避免铜制剂与酸性或碱性化合物混用或几天内先后使用。李、桃、鸭梨、苹果、柿等作物对Cu2+特别敏感,慎用波尔多液和铜制剂;此外在桃、李、梅、梨、葡萄等敏感作物上慎用石硫合剂、代森铵。


北方果树产业发展中病害治理难点


1. 技术难点


一是新病害发生规律不清,导致难以对症下药,高效精准防控难。


二是新技术、新方法落地难,导致一些病害防治技术落后,缺少高效防治方法。


三是腐烂病登记药剂多,但需刮治病疤再涂刷药剂,费工费力,需要轻简化高效防控果树腐烂病等重大枝干病害的技术。


四是免套袋生产中缺少高效轻简化绿色防控技术。


五是需要高效防治苹果树根腐病等土传病害的技术。


2. 实施难点


难以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绿色防控、减药增效、节本增收措施和理念,难以确保在保持高的防效与环境保护、食品安全之间保持平衡。


果农目标为高产、优质、高效,政府目标为绿色环保,减施增效,两者目标存在不一致性。


北方果树病害治理难点的应对措施


寻求政策依据,看准行动方向。″双减″行动实施以来,全国农药使用量连续6年呈下降趋势,基本解决了农药过量使用及不科学使用等问题。为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农业农村部于2022年11月提出了《到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要求建立健全环境友好、生态包容的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使得农药使用品种结构更加合理,科学安全用药技术水平全面提升。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推进乡村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果树病害相比其他作物病害研究历史短、投入少,但病害种类多、危害重,农药不合理使用现象严重,因此,要加强果树病害高效精准防治技术研发与推广,对重要病害实施统防统治,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坚持绿色综合防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全面提高果业绿色发展能力和果品质量安全水平。


加强对农药监管,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和频率,避免果农因使用不当而产生负面影响;普及科学预防知识,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果农防治水平;推广现代化防治手段,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提高防治效率,降低防治成本;提供果树病虫害防治的专业技术支持。


1. 加强果树病害致灾规律研究,实现依律防病


(1)研究苹果重大病害和新疑难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做好病菌及其抗药性检测和流行监测预警,了解重大病害及病原菌抗药性发生动态,精准预测预报,精准对靶施药,实现减药高效防控。对果树病害致灾规律认识不清,会导致病害防控处于盲目用药和被动治疗的状况,特别是随着果树花粉、苗木、接穗等繁殖材料及果品贸易交流越来越频繁,栽培和经营模式的改变,造成病害种类、流行规律发生很大变化。


(2)适时监测预报。做好萌芽前、开花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采收后等关键生育期主要病害的监测和预报,做出发病中短期预报及防治适期预报。喷药前掌握天气情况,雨前喷药保护,雨前24小时内不宜用药,施药后6小时内遇雨补喷。


(3)重视套袋和免套袋轻简化栽培种植技术(矮砧密植、免套袋、免套袋膜剂、腐殖酸面膜、叶面肥)应用后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控方法(绿色防控,推广高产抗病优质品种或早熟优质品种,避开发病高峰)。


2. 加强新型高效低毒药剂与剂型研发以及安全高效应用推广


我国自主创制的杀菌剂种类不多,一些病害仍面临无药或无特效药可用的现状。


(1)利用病菌与寄主互作机制解析成果,挖掘关键致病基因,进行农药研发分子设计,基于合成生物学、天然产物化学等关键技术,创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低毒、环境友好、低风险杀菌剂、免疫诱导剂、核酸农药或靶向药剂、多靶标增效混剂,发现新靶标及使致病基因沉默的iRNA及喷雾施用技术。例如开发甾醇合成抑制剂(SBI)、Q酶外部抑制剂(QoI)、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氧化固醇结合蛋白抑制剂(OSBPI)等高效药剂。


(2)挖掘生物防治资源(例如贝莱斯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木霉菌等),加大生防菌剂、生物药剂开发和应用力度,满足果业绿色发展需要。近几年来生物源杀菌剂占比不断增大,此外,生防菌剂也可做成菌肥使用。


(3)加强新剂型、新配方的开发,开发环保型剂型,拓宽高效、低毒和低残留杀菌剂在果园病害防控的适用范围。农药剂型由油基液剂向水基液剂、粉状剂型向粒状剂型发展,研发出胶悬剂、水溶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微乳剂、悬乳剂、膏剂、糊剂、涂抹剂等不同剂型,以满足不同用途,减少可湿性粉剂、乳油占比。


(4)加强杀菌剂高效安全使用、精准对靶施药及超低容量喷雾等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以抗病毒剂、杀细菌剂为目标,开展新型杀菌剂应用研究,改进施药技术。


(5)加强果树病害预测预报和病原菌抗药性风险监测,提高化学防治准确性和高效性,指导科学精准用药。调查病害历年发生情况,结合气候等因素建立准确的预测预报模型,确定施药时机和次数,对症用药、合理混用或轮用药剂,扩大防病谱,提高效果,延缓病原菌抗药性产生,提高杀菌剂利用率。


(6)加强基层技术人员及果农对病害发生规律、预测预报、果品绿色生产、病虫害综合管理、合理用药技术培训。


(7)利用自媒体、网络、科普刊物宣传普及果树病害防控技术,加强信息传递;发挥植病学会等专业学会优势,做好参谋。


3. 加强果园高效精准施药器械研发及推广


我国施药器械结构单一落后,亟待解决果园施药难、受药不均、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农机与农艺融合不充分、创新度不高、施药安全性低等问题,果树规模化标准化种植需要使用适合果园管理的植保机械和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背负式手动或电动喷雾机、推车式机动喷雾机及车载式机动施药方式正在被背负式电动热烟雾机或电动弥雾机、担架式机动喷雾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施药所取代,但还不能满足不同立地条件、树龄、病害危害部位等高效精准施药需求,需将遥感技术、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卫星定位技术等应用到新型果园施药器械上,提高施药器械智能化水平,满足因地制宜、因树相宜、因病适宜的高效施药器械需求,提高效率。

果园施药技术与植保机械逐渐向智能、精准、高工效、低喷量发展,发展精准变量喷雾、防飘移、雾滴回收、自动混药与清洗技术、管道喷雾、风力辅助喷雾、静电喷雾、循环喷雾、变量喷雾和航空施药技术及装备,研发或引进果园自走式风送喷雾机、牵引式风送喷雾机(果园弥雾机)、管道喷雾机、静电喷雾机、循环喷雾机、变量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研发小微型地面植保机具与植保无人机结合,推广果园农药精准喷施技术和设备,确保精准高效施药,雾滴达到叶面湿润欲滴为宜。推广标准化果园种植方式,推进园区宜机化改造,推广苹果生产宜机化建园与机械化配套关键技术及山地果园自走式电动单轨智能运送装备与应用技术,发展立体植保施药技术,提高果园植保机械化水平,加强果树病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未来需要针对低矮密植果园,加强小微型智能植保机器人研发,发展随速变量、仿冠层飞行施药技术,实现精量对靶喷雾,送风量、药流量智能精准调节,以满足果园定量化、精量化、均匀施药需求。


4. 加快果树病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植保服务体系建设


为满足果树规模化、标准化种植需要,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使用,提高果业绿色发展能力和果品质量安全水平,需创新服务方式,推广专业化植保机械服务模式,提高工作效率,节本增效。培育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队伍及组织,推广应用新型高效果树植保机械和精准施药技术,推进统防统治与果树病害绿色防控融合发展,提高防控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促进农药精准减量使用和增效。


5. 研发推广免套袋轻简化栽培及病害管理技术


选用抗苦痘病、轮纹病苹果品种,保证苗木质量,高标准建园,整形修剪,高光效树形培养,健康栽培,打造通透树冠+农药消杀、灯光诱杀、树干涂白。


6. 创新果树重要病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及全生育期病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1)创新苹果树全生育期病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健康栽培。疏花疏果,合理负载,规范树形,保护剪锯口,培养健壮树势;均衡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减氮稳磷补钾,适量补充中微量元素;秋季施足基肥,有机肥为主,适施生物菌肥或土壤改良剂+中微量元素+部分速效化肥,施肥量占全年的60%~70%。


免疫诱抗。开花前、落花后、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叶喷几丁质、氨基寡糖素、大丽轮枝蛋白、寡糖·链蛋白等。


采收后至休眠期,剪、刮、涂、清、翻。刮除新发腐烂病和轮纹病病斑溃疡后,涂抹甲基硫菌灵糊剂(+萘乙酸)或丁香菌酯或噻霉酮膏剂于病处,15天后再涂,超过树干1/4大病斑及时桥接复壮。


萌芽前,喷施石硫合剂,防治腐烂病、枝干轮纹病和炭疽病等。


开花前10~15天,叶喷多抗霉素、中生菌素、苯醚甲环唑、异菌脲等杀菌剂与免疫诱抗剂混液,防治白粉病、斑点落叶病。蜜蜂授粉禁用氟硅唑。


落花后7~10天,叶喷代森锰锌或吡唑醚菌酯,加入四氟醚唑,兼治白粉病、早期落叶病、轮纹病、炭疽病、霉心病,间隔期10~15天。花期遇雨,至落花80%时施药加入多抗霉素,预防霉心病。


幼果期套袋前,叶面喷施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噁菌·锰锌、中生菌素、异菌脲或甲基硫菌灵等,确保无病虫入袋。


幼果套袋后至果实膨大期,叶部喷施丙森锌+戊唑醇、代森锰锌+多抗霉素,并加入氨基寡糖素,防治果实轮纹病、炭疽病、斑点落叶病,共用药2~3次,间隔期15天左右,如降雨再多喷1次波尔多液,防治早期落叶病;刮除主干和大枝粗老翘皮后,夏季用戊唑醇或苯醚甲环唑药液淋干,喷淋或涂刷2次,预防腐烂病、轮纹病,每次间隔10~15天。


收获前15~20天,喷1次中生菌素+氟硅唑、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或氢氧化铜。


果实采收后,喷施代森锰锌或甲基硫菌灵,压低越冬菌源。


落叶后,喷石硫合剂,防治轮纹病、炭疽病。


(2)创新梨树全生育期病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建园规划按NY/T 442规定执行,种植砧木高位嫁接品种,避免树干患腐烂病,远离桧柏树、龙柏树等梨锈病菌转主寄主,避免与桃李混栽。加强对幼树苗、接穗检疫,杜绝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选用矿物油、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已登记矿物源农药,苦参碱、氨基寡糖素、多抗霉素等生物源农药;以上农药交替或混合使用,防治黑星病、轮纹病、锈病、褐斑病、白粉病、腐烂病、黑斑病、炭疽病等病害。


休眠期,花芽露白时,喷施石硫合剂。萌芽前,刮除老翘树,刮治腐烂病和轮纹病斑,选用苯甲·丙环唑、甲基硫菌灵或甲硫·萘乙酸涂抹伤口。


落叶后,整形修剪,剪除病枝、枯死枝、僵果、病果,对树干和主枝涂白,清园,土壤封冻前翻树盘10~15cm;定植后选择主干形、小冠疏层形或Y字形树形;幼树期和初果期,修剪和拉枝培养树形骨架,加快长树扩冠;盛果期,疏除过密、徒长、枯死、细弱枝和病枝。


开花期,摘除病花叶,剪除病梢。落花后重点防治锈病、黑斑病、枝干轮纹病、炭疽病、黑星病、腐烂病。80%花凋谢后,选用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采用高效弥雾机喷施,预防黑星病、轮纹病、锈病。


幼果期,摘除病叶、病梢、病果,根据树龄、树势,疏花疏果。谢花后20~40天果实套袋,套袋前喷施代森锰锌或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或烯唑醇,防治黑斑病、黑星病、轮纹病、炭疽病;喷药后5天内完成套袋,清除病虫果、畸形果。


果实膨大期至成熟采收期,喷施苯甲·嘧菌酯、戊唑醇、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或烯唑醇,防治黑斑病、炭疽病、轮纹病。注意捡拾地面病虫果,进行无害化处理。


果实采收后,喷施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或多菌灵·代森锰锌,防控黑斑病、炭疽病、轮纹病、白粉病。注意捡拾地面病虫果,进行无害化处理。


(3)创新桃树全生育期病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选用抗病优良品种和健康优质苗木。禁止病区调入苗木,选无病苗木和抗病砧木,用放射土壤杆菌K84灌根、浸种、浸根、浸条和伤口保护,或用噻森铜或络氨铜灌根防治根癌病、根腐病;避免桃树与梨、苹果、李混栽;桃园搭配早中晚熟品种。


休眠期,合理修剪,清洁田园,刮疤涂药,树干喷药,树干涂白。冬春通过疏枝、短截、回缩修剪复壮,剪除病虫枝,保持树体健壮。刮除粗老翘皮、病皮、流胶硬块和腐烂组织,带出烧毁,剪锯口伤口及时涂抹甲硫·萘乙酸、辛菌胺或乙蒜素,预防流胶病、腐烂病;喷施石硫合剂或代森铵,铲除越冬菌源;用涂白剂(生石灰10份、20波美度石硫合剂2份、清水20份)涂抹树干和主枝基部,防冻和病虫害。


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需进行免疫诱抗。叶面喷氨基寡糖素、赤·吲乙·芸苔等1次。


露红期(3月下旬)全园喷施波尔多液或氢氧化铜,预防桃穿孔病、褐腐病、缩叶病。


开花前和落花后喷施甲基硫菌灵、腐霉利、氟硅唑、嘧菌酯、腈苯唑、唑醚·氟酰胺、氯氟醚·吡唑酯,间隔期15天,防治褐腐病。


谢花后新梢速长期(幼果期)。喷施噻菌铜、氢氧化铜、噻唑锌、春雷·王铜、中生菌素或多粘类芽孢杆菌,防治细菌性穿孔病。


膨果期,果实套袋隔离。套袋前果面上喷施代森锰锌防黑点病,喷药2~3天后套袋,阻断病菌侵染;解袋后及采摘前10天喷施嘧菌酯;不套袋果园采摘前45天喷施代森锰锌,采摘前30天喷苯醚甲环唑或腈苯唑,成熟前30天喷异菌脲,防治褐腐病。


谢花后到采收前交替喷施戊唑醇、硫磺、苯甲·嘧菌酯、唑醚·代森联、氟酰羟·苯甲唑,防治褐斑穿孔病、白粉病、疮痂病。


果实采收后至落叶前,刮除流胶病干胶和老翘皮,挤出胶液,涂抹辛菌胺、甲基硫菌灵、过氧乙酸3~4次,间隔10天左右,薄膜捆绑;灌药防根腐病;喷施戊唑醇、多抗霉素,防治白粉病、褐斑病、疮痂病;喷施噻森铜防治细菌性穿孔病。


(4)创新葡萄全生育期病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健康栽培。主要措施包括,新建葡萄园的选址及土壤管理,对无病虫种苗的培育及种苗进行消毒;控产及优良架式选择,果园卫生清洁以及对共性病虫害用药剂进行防治。


萌芽期。枝干喷石硫合剂,铲除越冬菌虫源;挖掉枝干病害死树,用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或解淀粉芽孢杆菌消毒,对邻近健株及病株灌施药液。


展叶期。预防霜霉病和白粉病,可选择波尔多液等铜制剂、代森锰锌、氨基寡糖素或丁子香酚等保护剂全株喷雾1~2次;设施葡萄若发生灰霉病,可喷施咯菌腈、唑醚·氟酰胺、嘧环·咯菌腈、氟菌·肟菌酯等,兼治白粉病,并及时剪除病梢集中销毁;白腐病严重的葡萄园,可在发病前用福美双粉剂、硫磺粉、碳酸钙等比例混匀,撒在葡萄园地面上,杀灭土壤表面的病菌。


开花期。重点防治灰霉病,在盛花期和其后10天,喷施咯菌腈、唑醚·氟酰胺、嘧环·咯菌腈、氟菌·肟菌酯、解淀粉芽孢杆菌或木霉菌等2次;露地花穗喷雾,保护地全株喷雾;白色酿酒葡萄等易感品种初花期增加1次用药。


坐果期-绿果期。幼果期,喷施吡唑醚菌酯,预防霜霉病和白粉病;霜霉病初发时,喷施吡唑醚菌酯或氟噻唑吡乙酮,根据降雨决定是否再用药。24小时降雨超过4小时,雨后用药;连续降雨,雨前用药,雨后补打1次药。交替喷施保护剂与治疗剂2~4次,间隔期7天左右;霜霉病重喷叶背,用波尔多液等铜制剂及代森锰锌等预防,用吡唑醚菌酯、氟噻唑吡乙酮、霜脲·锰锌、烯酰吗啉治疗;白粉病重喷叶正面,用多抗霉素、硫磺WG等保护剂预防,用唑醚·氟酰胺、苯醚甲环唑或戊唑醇等治疗剂治疗;白腐病严重葡萄园,发病前用福美双、硫磺、碳酸钙等混匀撒施地面,落花后至封穗前喷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代森锰锌等2~4次,保护果穗;幼果期遇暴风雨或冰雹灾害天气,24小时内喷施吡唑醚菌酯或苯醚甲环唑,避免白腐病等严重发生。


成熟期-采收期。霜霉病和白粉病继续发生,参照坐果期-绿果期用药;灰霉病发生初期,剪除销毁病穗或病果。华北重防炭疽病、溃疡病。露地栽培未套袋,对果穗施药2~4次,防治炭疽病、溃疡病和白腐病,药剂可用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氯氟醚菌唑、戊唑醇或咪鲜胺等。


落叶-休眠期。露地病虫害严重,果实采收后全株茎叶喷施硫磺、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1~2次,枝干埋土前,清除园内枯枝烂叶,剥除老皮,深翻果园土壤,降低病虫越冬基数。设施全株喷施硫磺、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2~3次。


结论与展望


关于果树病害绿色防治技术,未来可研究生物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的优化组合和最佳使用方案,以及物理防治技术的改进和创新等。

建议加强果树病害防治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开展更多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活动,提高果农对新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和普及防治技术,扩大应用范围和效果;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的防治技术和方法。




QQ截图20240625150141.png

QQ截图20240625150201.png

QQ截图20240625150232.png

QQ截图20240625150255.png

QQ截图20240625150327.png

QQ截图2024062515034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