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沃

湖南省农药工业协会秘书长,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湖南省昆虫学会副理事长。中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客座教授。出版《农药与生态》专著一部,拥有农药发明国家专利7项。在湖南省、海南省、广西等省区20余家农化企业任技术顾问、市场顾问、独立董事。

我国地大物博,又是农业大国,小作物品种繁多,大多数具有高附加值、高经济价值、高效益,在农业生产和出口贸易中有如“异军突起”,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葱、大蒜、生姜、藠头、人参、热带水果、枸杞等就是代表中国特色的极具国际竞争力的小作物“拳头产品”。

据统计,我国2004年热带水果收获面积达到69.6万公顷,占世界热带水果总收获面积的30.9%;我国2006年食用菌产量约1400万吨,产值638亿元,出口14亿美元,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我国2007年葱、姜、蒜的种植面积分别为54万公顷、24万公顷、77万公顷,分别占世界同品种种植面积的90%、48%、65%,年出口量分别占世界同品种出口贸易量的90%、68%、80%。毫不夸张,有些小作物品种已成为我国农业特色经济作物产业的“摇钱树”、“聚宝盆”。

近年来,我国小作物种植的集约化、集中化和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由于无药可用、乱用药、滥用药、用错药、没有药剂可供轮换交替使用等,导致有些小作物品种病虫草害为害日趋频繁和严重,不仅影响到小作物的安全生产,对小作物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构成严重威胁。

据全国29个省市重自治区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调查的用于249种小作物911种农药产品中,仅有190种是在小作物上登记过的,没有在小作物上登记的达到721种。小作物生产中使用未登记农药现象十分严重,超登记范围、不按农药标签要求用药现象更是“触目惊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一县一品”、“一乡一品”、“一村一品”、“一户一品”战略的快速推进,我国很多小作物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如绿豆、红小豆、燕麦、荞麦、湘莲、板栗、金银花、百合、大叶茶、山药、板蓝根、红花、甘草等已发展成为一些地方特色的主要经济作物。

为做好小作物农药应用研究工作,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早在2005年5月就组织对内蒙古、宁夏两自治区小作物种植及农药使用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两个自治区地理位置独特,气候条件适宜,拥有的小作物种类非常丰富,调查的小作物品种包括莜麦、糜子、谷子、荞麦、绿豆、向日葵、枸杞、甘草、麻黄、党参、黄芪和板蓝根等。

调查组在调研中了解发现,在生产中,杂粮类小作物如莜麦、糜子、荞麦、绿豆、胡麻、蓖麻等,病虫害一般很少进行防治,而在枸杞上农药使用量很大。枸杞生产中虫害发生非常严重,主要为蚜虫、红瘿蚊、锈螨和负泥虫等,使用的农药种类非常多,包括吡虫啉、啶虫脒、毒死蜱、阿维·柴油、高效氯氰菊酯和双甲脒等;病害发生较重的是锈病,另外还有白粉病、黑果病等,使用防治的药剂包括甲基硫菌灵、硫磺、三环唑、三唑酮和代森锰锌等;枸杞种植中除草剂使用较少。综合来看,枸杞上农药使用有如下特点:一是农药使用种类繁多,农民将不同杀菌剂、杀虫剂轮换使用,选择范围广,无明显倾向性;二是农药使用次数频繁,自5月中下旬开始施药,杀虫剂每间隔7~10天施药1次,直至9月下旬,中间结合喷施不同的杀菌剂;三是多种农药混合喷施,为减少喷药劳力,农民将不同农药混合在一起喷施,如将啶虫脒和毒死蜱混合喷施;四是全年农药投入成本大,宁夏枸杞种植3年生枸杞树每年每亩农药投入成本平均100元,7~8年生枸杞树每年每亩则需投入农药150~200元以上;五是农药喷施使用与枸杞采摘时间难以错开,枸杞属于生长季节多次采摘,间隔不到7天,甚至是天天都需要采摘,造成采摘与农药喷施时间间隔很近甚至重合,出现当天施药同时又采摘鲜果的“极端情况”。

调查组在调研地了解到的小作物农药使用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未经登记的农药产品大量使用;二是小作物的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缺乏系统研究,导致没有合适的药剂进行防治;三是部分小作物病虫害危害严重,如枸杞锈病、蚜虫、红瘿蚊和锈螨等,农民盲目大量使用农药进行防治。

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小作物因其独特的优势,发展比较快,但由于病虫害影响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等困扰小作物发展的问题日渐突出,解决小作物科学安全用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要问题,也是农药登记管理部门值得关注的问题。

2012年12月23日,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全国种植业工作会议强调:完善农药残留标准体系,推动落实低毒低残留农药补贴政策,加快推进小作物农药登记。

改变我国小作物用药落后现状迫在眉睫。

我国水稻、小麦、十字花科蔬菜等作物用药品种繁多,几乎是“应有尽有”。以水稻为例,登记的产品多达7000余种。而小作物用药则十分“贫乏”。部分小作物农药登记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