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展才

台湾大学园艺学博士、博士后研究员。长年研究和经营高效肥料、微生物资材等,目前为马来西亚农大LISA联盟秘书长、马来西亚Greenfeed Agro公司大中华区技术和销售总监。
肥料和农作收成密不可分,而缓释肥近年来因极端气候、原物料上涨、工资上升等因素影响而横空出世。近五年来,「控释肥」、「控失肥」、「缓效肥」等称谓的产品琳琅满目, 且发展势头强劲。通常,「控释肥」和「缓释肥」的简要区别在于「控释肥」含有包衣,养份的释出受到包衣材质的调控,更为精密。而「缓释肥」主要通过利用化学性的衍生或添加养份留滞等材料使养分缓慢释放。以下讨论到的「缓效肥」为集合名词,即包含「控释肥」在内。
 
笔者尝试从研究期刊的数量出发,比较国内外以「缓释肥料」为主题的研究情况,经搜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自1991年起迄今,有1,361篇中文研究报告讨论缓释肥料的研究和技术应用,其中2010-2015年的篇数为843篇,也就是说在过去的6年间,以此主题的论文数达到了一个高峰期。而以英文「Slow Release Fertilizer」搜索Elsevier出版社最大的英文学术期刊数据库Scopus,同期的6年间的相关报告有546篇,两个数据库不约而同均在2014年有最高的发表数量,分别为166篇及126篇。以上数据足以显示,2013-2014年间,缓释肥料无论在材料研发、生产工艺和应用个案上,尤其是中国的研究报告已超越国外,达到了迄今以来的高峰。

商务市场信息公司IHS数据显示,美国仍是全球缓、控释肥料使用最多的国家。在亚太部份,由于面临人口和粮食增长和增产的议题,缓释肥扮演重要角色,其成长幅度也十分可观。笔者尝试拼凑市场数字。早在2007年,中国在缓释肥的生产方面已位居全球第一,达到每年135万公吨,美国以59万公吨的产量紧随其后,日本以11万公吨的产量位居第三。是年全球的缓释肥消费总量为228万公吨。笔者依市场的每年平均成长率保守估计(2006-2010为5%, 2010-2015年为6.5%),2015年全球的缓释肥消费量为335万公吨。中国生产了约180-220万公吨的包膜性肥料供应国内和海外市场。预计2014-2020年在大田水稻、小麦、玉米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7% ,除了意识到产品本身作物营养方面的效益外,结合其他机能性和农药增效性的研发要求的缓释性肥料也在不断的推出中。以下仅以亚太重点市场状况为切入点,简要说明亚太重点缓释肥市场的未来走势:
 
一、中国
 
近年来,中国肥料制造业以20%的增速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肥料出口国,缓释肥料的生产及销售企业有近百家。2009年以来相继出台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目前包括硫包衣尿素、缓释肥料、脲醛缓释肥料、控释肥料、无机包裹型复混肥料)使缓释肥行业发展的路径更为清晰而规范。全国农技推广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3年,缓控释肥示范推广已扩大到全国24个省的29种作物,覆盖了各种粮食及主要农作物。2015年也是缓释肥料在中国取得未来5-10年发展的重要契机,是年3月,农业部通过了《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明确提出2020年实现化肥零增长目标,而科技部亦拟定2025年化学肥料减施20%的科研目标。嗅觉灵敏的以色列化工集团,也是全球最早投入缓释肥的发明和生产者,今年也投入了5亿美元,连手中国青岛七海进出口有限公司在山东启动合资生产项目。而早在2013年,日本丸红株式会社(Marubeni Corporation) 和中国鲁西集团签订合作备忘录,向中国引进其包衣控释肥生产技术。国内企业方面,金正大作为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起草单位,在研发生产上的能力首屈一指;山东茂施肥料,也自行研发出高氮包衣的技术是国内专业的可降解树脂包衣控释肥生产企业;在加拿大上市,最早以硫包衣作为核心技术的汉枫集团,加上许多其他操作灵活的厂家如西安阿诺肯,也在所谓的「全控释」、「半控释」、「混掺型(BB肥)」的变化型类别中,于国内外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二、日本
 
探讨日本的缓释肥料,不得不从其研发的脉络来看,1960年代效法美国技术(硫包衣),到了1970年代已自行可掌握了硫包衣技术,由三井东压化学(Mitsui Toatsu Chemicals)在1975年注册了包硫尿素和包硫复合肥料。此时, 1980年代由窒素(氮)公司(Chisso Corporation)发展出来的树脂聚烯烃包衣的「好康多」(Nutricote),目前与美国知名品牌「奥绿肥」(Osmocote)和以色列的「魔力丰」(Multicote)齐名。2009年,由JNC公司和日本旭化成(Chisso Asahi)以及三菱化学(Mitsubishi Chemical Agri)分别以42.25%、22.75%和35%的出资成立的Jcam Agri株式会社,生产包衣树脂型缓释肥,占有日本本土市场份额达25%,营销东北亚国家。去年8月,住友商社(Sumitomo)收购了马来西亚Union Harvest Sdn Bhd肥料公司,目标主要在放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油棕用肥料,由于后者也具有化学品背景,住友是否引入缓释肥的技术发展,值得关注。日本除重研究,另一方也是缓释肥的重度依赖者,主因农民年龄层老化。目前有70%的缓释肥料用于水稻,另外15%用于各式的蔬菜(反观欧美,90%以上的用于非大田作物)。日本在2000年代时,脲醛缓释肥占缓控释肥料总量的30%,包括CDU、异丁基二脲(IBDU),但近十年来慢慢被聚合物包衣肥料所取代,目前聚合物包衣肥料占日本国内缓控释肥料消费量的69%。主要用于水稻、蔬菜和柑橘。
 
三、台湾
 
台湾缓释肥料的需求背景和日本雷同,均面临农民和地力老化的问题。政策面,在肥料管理法当中有裹覆尿素、甲醛缩合尿素、丁烯醛缩合尿素、异丁醛缩合尿素、硫酸胍基尿素品目。目前在台湾的应用仍是家庭园艺为主,市场常见的产品以台和园艺代理日本的「好康多」(Nutricote)居多。其余多为贸易商自中国进口并自行贴牌。2015年的12月中,来自杰康株式会社(Jcam Agri)旗下台湾子公司台湾杰康农业科技公司在台中建厂并动土开工,预计2016年7月竣工投产包膜肥料,预估9成外销,此举势必造成台湾相关企业生态的重整。就目前而言,缓释肥因台湾肥料公司的补助政策而处于下风,但主要原因也归咎于老农固守传统肥料的使用观念。另一方面,台湾进口商也致力于寻找在成本和成效上有竞争优势的产品。2016年初,即有台湾贸易商自马来西亚Greenfeed Agro(绿丰农业)进口以沸石吸附型水田专用缓释肥料,致力推于水稻。
 
四、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市场预估方面,由于油棕为主要农业项目,目前耕地面积约为550万公顷,每公顷平均植栽面积为140株来计算,每株每年平均用量2公斤,如只取30%的市占率,一年即有有47万公吨的需求量,尚不包括油棕苗育苗用的使用量。将此数字进一步放大来看,马印两国的棕榈栽培面积占全球90%,印度尼西亚的油棕面积达800万公顷,如依马来西亚的用量和市占比来看,单在油棕树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使用量即达到每年120万公吨的需求。市场上,最早有贸易商于2000年代理以色列海法化学(Haifa)的「魔力丰」(Multicote),后因成本太高,逐渐退出大马市场。目前棕榈苗者选用的产品,大多来源于中国企业。生产厂家方面,据业界消息,SK Fertilizer近期也投入国产第一家缓释包裹型肥料。Plant Safe公司出品的袋状缓释肥料(以袋子通透性控制肥料的释出),另有Greenfeed Agro公司生产的土壤改良兼缓释型肥料。前者着眼于印度尼西亚市场,后者除印度尼西亚市场外,近几年还积极拓宽东南亚果树、台湾、中国市场和纽澳市场,未来销售前景看俏。

五、其他亚太市场
 
印度虽为亚太人口和粮食消费大国,但缓释肥产品在大田作物上的应用依然较为滞后,目前农业生产仍以传统化肥产品作为主要支撑。但在研发上,1990年代即以虫胶(虫漆,shellac),一种寄生性紫胶介壳虫的分泌物中得到的树脂来作包膜材料,试验型应用在水稻和小麦都有不错的效果,但由于原物料成本高,最终未能商化。圣雄甘地大学也曾以丙烯酰胺作包膜,一些企业也研发了硝化抑制剂硫醇包膜尿素,磷酸钙与环氧树脂包膜尿素,锌硼酸盐玻璃包覆的缓释硼、锌肥等等。但由于在量产和市场上缺乏支持,均未发展起来。泰国也使用所在地材料,以橡胶基质类型的天然橡胶乳液包囊为原料生产控释肥,基于该技术生产的包衣尿素释放期达50天,但碍于各种客观性因素,亦未能量产。沙特阿拉伯虽然具备发展缓释肥料的天然环境以及丰富的石油蜡、聚乙烯原料资源,但同样碍于各种因素,均停留于研发层面的初始阶段而未能量产。韩国方面,目前仍仰赖日本和中国企业的进口,但近年来Nousbo Co. Ltd.研发了一款硅肥发泡性肥料,用于水稻。该产品主打的要求为省肥省工,某种程度上也具有缓释肥应有的效益,但仍需田间数据加以支持。
 
笔者观察,缓释肥料在亚太乃至于全球,都已迎来新的发展起点。行业的发展基于“三个契机”,第一,异常的天候带来极端的降水量,缓释肥在攻克此问题,比起传统肥料有更大的突破点,如包覆兼保水性聚合分子包材;第二,农友年龄层分化导致用肥方式转变,老龄化农友难以负荷传统化肥施用的工作量,年轻化农友则接受新颖科学施肥的概念程度高;第三,粮食需求增加,但耕地地力退化,3.0版的机能性缓释肥(1.0版为包硫、2.0版为化学包衣),如含沸石吸附型兼具土壤改良功能的产品趁势而生。与此同时,我们同样不能忽视“四个隐忧”,第一,生产成本高,将遭受既有传统化肥的排挤效应,情况有如目前的替代性能源虽好,但石化和煤炭产业成本更为低廉;第二,化学包衣材料对土壤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第三,目前「半控释」或「部份控释」肥料品目混淆,价格上和「全控释」发生擦边球状况多,也直接影响农民对此款肥料的观感;第四,施用方式亟待改进,因包衣肥料轻质,应用在大田时如未覆土易被冲走,故农友工事将多着力于条施、穴施覆土。另外应用在水田,也有漂浮的问题存在。
 
基于上述分析不难发现,缓释肥料在不断的完善发展过程中反而衍生出了更多的面向,从1.0版的化学衍生、缩合技术到2.0版化学包裹、包衣技术,再到3.0版选用诸如沸石、活性炭等对土壤更加友善的吸附性、离子性的材料技术,缓释肥料技术的发展已迈入了新时代。未来,肥料技术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药肥、省水肥、土改肥、活菌肥、荷尔蒙肥等形式多样的技术,将帮助种植者更加精准而科学的用肥,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做到减少农事。
 

AgroPages世界农化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版权!